■ 學務長/許南盛 

講道學的最後兩堂課,同學呈獻他們的期末作業——團隊講道。這是課程的重頭作業,也是他們最後的學習成果。

課程結束後,同學紛紛在群組和臉書表達他們對這個課程的感想與意見。有位同學在走廊遇見我說:「為什麼要團隊講道?有什麼好處?老師什麼時候會和我們分享?」課程已經結束,我還有什麼機會?我趕著去排隊拿午餐,這些問題懸掛在心。

為什麼要團隊講道?或許,在教會服事應該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或需要。在課程一開始,我就強調講道不是一件個人的事,而是一項群體的事。講道不是獨自一人在自己書桌前,面對着電腦、註釋書、聖經工具、聖經原文、報紙或google⋯⋯當然這些都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沒有走進教會弟兄姐妹的生活中,講道就無法碰觸他們生命的核心深處。斯托得在講道的藝術中也一再地強調:「傳道人要成為那連結聖經世界和現代世界的橋樑。」(注1)。

可是為什麼要團隊講道呢?

團隊講道讓五、六位同學先在一起磨合,學習如何溝通,表達個人各自在書桌前研讀,對經文的認識與看法。從不同角度深挖經文,掌握經文概念,逐漸形成一個彼此都認同且符合經文的概念。然後,再以大家不同性格與生命歷程,傳遞這個經文概念。這正是當代講道學大師羅賓森(Haddon Robinson)所謂的解經講道:「在經文文脈中,藉著歷史、文法與文學研究所衍生和傳達至聖經概念的一種溝通;聖靈藉此先應用在員的人格和經驗上,然後透過他傳遞給他的聽眾。」(注2)

在團隊的互動中,所有人必須學習怎樣表達自己想法、說服對方、耐心聆聽對方,調整甚或顛覆自己的想法。表達與聆聽是講道者必備的能力與態度——用心表達經文的核心概念,虛心聆聽彼此對經文的領受。

在課程中,有同學表示,在小組討論經文的時候,明明是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可是想要告訴對方,卻好像很難說得清楚。有時一個看似簡單的想法,說出來竟然發現對方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在團隊中,彼此必須很有耐心,也必須不厭其煩地透過不同方式讓對方明白。這是修辭學「重述」技巧的實踐。因此,一個二十五至三十分鐘的團隊講道,必定要比一個人自己準備需要花上更多時間。也正因為如此,當你們一起投入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形成一個合一的群體,否則你們的道就會鬆散,沒有力量。

為什麼我使用這種方式讓初學者學習講道呢?

首先,講道學的上課人數有六十多人,我無法讓每位同學一個一個操練講道,但是又希望人人都有講道的機會。另外,我非常看重群體,而講道者本來就是要活在群體中,才能知道如何對群體講,如何透過講道建造群體。耶穌是成為肉身的道,傳道者也要讓道不僅是停留在一個概念,乃是要轉化成為一種生命!這樣的生命影響生命,便能漸漸激盪出一個討祂喜悅,合一的群體。神使用諸般的智慧聰明,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並且等到祂所預定的那一日,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弗一8-10)

我從小學習口語表達,從詩歌朗誦、三句半(注3)、相聲、廣播劇開始練習。每一天自己除了必須大聲朗讀報紙,學習用聲音表達並揣摩不同角色,勤練發音發聲,分析輕重音,更重要的就是要和表演團隊一起研究不同體裁的文藝創作,學習表達,培養默契。尤其是群體朗誦詩歌,不單是聲音感情要一致,甚至連表情動作都不能忽視。當我們能一起體會同一首詩的意境,表達一首詩的情感,彼此間的關係,透過詩句的傳遞,就緊緊連結在一起。我從過去這樣的經驗,轉化成團隊講道的方式。這不僅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講道,更希望可以形成一個親密的講道團隊。更何況我們鑽研的不是一首詩或一個劇本,而是神的道!這道必定能更新變化我們的生命和群體。

這樣的更新變化,我也在文化人類學中的一個理論中得到支持。文化人類學家,維克多 • 透納(Victor Turner),在仔細觀察非洲的儀式後提出,儀式其中一個目的是在建造群體(注4)。在儀式中,參與儀式的人必須一起進入同一個歷程;在儀式中,彼此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一般而言,這個歷程是辛苦的,有時必須忍受肌膚之痛苦,心靈之衝擊。完成儀式之後,群體會更有凝聚力,群體就被建立起來。舉一個現代人較能明白的實例:男人當兵也是一個儀式。因為同樣經歷一個艱苦的過程,如果有適當的帶領,這群阿兵哥在完成訓練之後,必然更重視團隊精神,關係必能更緊密。

在講道團隊中,這些同學也經歷了一段不容易的過程:你們得在繁忙的作息中,找出共同相聚時間。你們必須放下其它課業的重擔,投入這個小組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如上所述,有些同學很難溝通,有些很極端,有些很被動,有些甚至不聞不問;當然,到最後大家為了要完成作業,勢必要更積極、主動或是放下自己的想法,來完成這個作業。如果大家都能放下身段,積極參與,必定有美好的成果,且能夠在神的話語中,享受彼此更親密的關係。

講道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雖然大多數的講台都是講員獨自站在講台,但即便如此,講道者在撰寫講章的過程,必須進入牧養羊群的世界,間接地,這些羊群也成為講道的建構者。我的經驗是,在講道中適切地穿插弟兄姐妹的見證,這樣的現身說法會更具說服力,更立體地傳遞經文概念。同時這些見證人生命也能被更新。神的話能直接進入他們的生命,正如神的話對講道者講話一樣。

團隊講道有什麼好處?簡而言之,學習聆聽與表達,一起聆聽神的話,一起傳揚神的話。在這過程中,建造門徒,並形成一個互相信任的講道團隊,建造屬神的人成為合神心意的群體。

注釋

1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魏啟源、劉良淑譯(台北:校園,1988),132。

2羅賓森,《實用解經講道》,施尤禮譯(台北:華神,1980),18。

3中國民間群眾傳統曲藝的表演體裁。每段內容有三長句一半句。一般由四人演出,三人合說三長句,最後一人只說簡短的半句,所以稱為「三句半」。配合內容的需要,偶有不同組合變化。三句半一般押韻、同調,詼諧搞笑,演出配上鼓和鈸的敲打,是很受中國民間喜愛的曲藝表演。

4維克多‧透納,《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黃劍波、柳博斌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透納針對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禮儀觀察,提出真實群體(communitas)建立的過程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分化」(separation)、「閾限」(liminality)、「再整合」(reintegration)。這三個階段,在不同類別的儀式中都會出現。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