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盟秘書長、台中策盟理事長、台中思恩堂主任牧師、第十三屆校友╱杜明達牧師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許多事物的面貌,當中也包括了教會。原先我們所熟悉的教會形象—教堂的建築、崇拜的方式、教會的服事,因疫情而被打破。然而,這段期間讓我們重新省思:教會的本質是什麼?

疫情逼迫我們放棄原有的模式,重新尋找教會的本質。教會不應被定義為一個地點、建築或僅僅是組織制度。教會的核心應該是「人」。人是教會最寶貴的資產,因此我們的目的不應該是用人來發展事工,而是把人當作事工,進行栽培和發展。後疫情時代,教會應該回到人人皆祭司,回到人人被發展,回到人人都重要的本質上,重新思考我們的定位,以及我們該去做的又是什麼?

教會的連結:合一才有力量

教會的角色應該超越地方堂會的框架,更像初代教會中,所有信徒無分高低,都參與事奉,且不受社會或經濟階層的限制。其實,教會本身的定義就不是所謂的地方堂會。在聖經的地方堂會不是現在的一間一間的教會,而是一個城市性、區域性的,好像保羅寫信給以弗所跟腓立比說:「凡住腓立比的,寫信給凡住在腓立比的眾聖徒,諸位監督諸位執事。」保羅問候的是一個城市,所以它沒有一個牌子,寫著「腓立比教會」,它是整個城市及住在裡面的基督徒。

疫情之下,教會被迫離開既定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個別化,這也更接近初代教會的面貌。疫情期間也提醒我們,教會的力量在於連結。原本已經有連結的教會在這期間更加緊密;而那些原先並未加強連結的,反而可能因為疫情而更加孤立。現在,越來越多的教會組織或網絡正在促進教會間的連結和合作,這不僅有助於分享資源,也有助於彼此鼓勵和支持。對於教會來說,這是一個重新定義自己、尋找本質、加強連結的機會。

生命的交流與成長

過去三年的經歷,我深刻體會到教會的核心要回到「人」身上。所以聖經上給門徒、給教會的使命,就是要使萬民作門徒。這並不僅僅指望他們成為聚會的一員,而是真正地跟隨耶穌,帶著真摯的心將生活奉獻於祂。

許多人以為教會只是一個進行各種裝備課程的場所,但其真正的價值在於生命之間的互動和彼此的影響。每次的互動、每段故事都像畫布上的筆觸,合在一起,成為一幅生動而美麗的畫作。回到教會,我們必須確認每位弟兄姊妹在教會的地位,認識到他們的獨特性和價值-也就是「人人皆祭司」。

教會確實有系統,卻經常缺乏確認信徒是否真正遵循教導的機制。信徒在生活中會遭遇種種挑戰,可能會感到迷茫,而教會的角色是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生命或挑戰都不同,不能用一種方式套到所有人身上。所以教會就應該要回到門徒訓練,而門徒訓練一定是個別化的。所以傳道人不應該只是做活動,或總是在預備講章,而是要跟人在一起。耶穌常常與門徒同在,所以一旦門徒出問題,或他們有什麼挑戰,耶穌都是知道、是了解的。

效法耶穌與門徒的關係

耶穌與門徒的關係顯示了帶領的真義。當門徒遇到困難或挑戰時,耶穌總是了解並支持他們。這種真正的互動和扶持是教會應該努力實踐的。尤其對於年輕一代,他們需要真正的關心,真正的被看見。

這就有賴於你把每一個人當人,他不是在教會被工具化,每個人在教會都應該要有人去守望他的生命,因為這是人成長必需的。就像保羅的教訓說:「你要把那些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從我所聽見的,交託給那些忠心可靠、又有能力教導別人的人。」也就是這些人,他們是忠心在神的話語、忠心在守望上、忠心在人的生命裡的人。

教會的吸引力並不只是一群人的集合,而是一個可以真正交心、相互支持的社群。非正式的聚集,如一同吃飯或看電影,可以創造更深的人際聯繫,有助於建立更深層的關係,可以彼此交心,一起成長,互相砥勵,好像希伯來書所講的:「你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當今的環境變幻莫測,我們必須為信徒建立一個堅固的信仰基石,即使在宗教自由受到威脅的情境下,也能夠堅持信仰。我覺得現在要趕快做的,就是幫助弟兄姊妹,真正建立跟神直接的關係。領袖的角色是引導信徒倚靠神,而不是單單倚靠人。在這變革的時代,教會的核心任務是回歸門徒訓練,關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確保每個人都與神建立直接的關係。

從小組到小家的新使命

後疫情的時代,對於教會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反思和轉型的時期。過去,我們重視小組的組成與運作,但現在,我們看到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小組進一步地融合,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家」。

小組的組成是根據數量,而小家的形成是根據品質和深度。而這個小家就可以真正彼此去產生守望關係,當三至五人組成一個小家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更加為彼此守望。例如:一個組長,他守望三個小家長,每個小家長再去守望三個會友,每個會友再去守望接觸自己的鄰居、職場上的朋友,或同學。讓他們以經常性的關心,去認識教會、認識福音。不是用活動或推動性質的,而是生活性的關懷。

生活中的宣教

與其透過大型的活動或是組織化的推廣,不如將福音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信仰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平時」(平時我們跟人如何互動);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互動、建立夫妻、親子的關係,這才是真正影響人心的方式。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真實、不刻意、平常,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所代表的生活態度。

我們的信仰不只是一套流程或是程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信仰是生活,不是一時的熱情或是短暫的興趣。當每個信徒都能真正地活出信仰,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對他們的生命產生好奇,因為他們看到了我們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應該活出光,照在黑暗裡的提醒,當別人覺得我們不一樣,就會來問我們「心中盼望的緣由」。

但今天假如沒有人去守望我們的生命,要一個人單獨去發展良好的生命並不容易,所以需要互相幫助。教會需要幫助信徒能在守望關係裡得著幫助,不論是透過團契、小組、小家。互相守望不是要你完美,我們也可能會跌倒、失敗,但在這過程中慢慢成長,不斷的進步,這樣就可以把成長的過程分享給別人。

後疫情教會何去何從?

在後疫情時代,教會可能面對許多挑戰。不過,最重要的是要將焦點放在人的本質和生命上。我們不只是關心人數的增加,更是關心每一位信徒的生命成長和靈命的提升。我想這實在是要養成的習慣,我常鼓勵同工要看自己的時間表,你一個星期有多少時間真正跟人在一起,不是在一起做活動,而是在一起說話、談心,關心鼓勵他,如果時間太少是不行的。

鼓勵各位傳道、同工,要帶起這樣的風氣,我們也都還在努力學習進步中。這樣不見得教會的增長會很快,但我覺得他是很不一樣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因為我覺得耶穌帶門徒看起來也不太快,所以我也覺得要考慮教會是不是要那麼強調效率。我覺得教會更要考慮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快慢。

總結來說,後疫情時代的教會不應該只追求數量上的成長,而應該更加重視品質和深度。讓每一位信徒都能真正地體驗到信仰的力量,並將這種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使命,更是我們在疫情後該去該從的方向。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