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懷恩堂主任牧師、第十六屆校友╱吳榮滁牧師


「疫情就像一次健康檢查,檢查了我們整個教會、基督的身體有哪一些強壯的地方和哪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檢查是很徹底的,也是無法逃脫的,不想接受也得要接受,是全教會性的。」浸信會懷恩堂主任牧師吳榮滁牧師形容,疫情如同一次對教會的全面健檢。

「曾經有一段時間教會必須停止聚會,這種中斷的確影響了教會。雖然現在疫情已經平穩很久了,但是直到今天我們的實體聚會的出席率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吳牧師回顧三年疫情過去,正面的變革呈現出新的事工和團隊的成立;然而,教會直至今日,出席率仍未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面對疫情,浸信會懷恩堂如同所有教會,也歷經了變革與挑戰。疫情,不僅改變了信徒的日常生活,更重新塑造了教會的功能與角色。

不是做完健檢就沒事了!

疫情期間,教會的行政運作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從基本的消毒物資到防疫設備,都面臨供應短缺。疫情也加劇了牧養的挑戰,使得牧養工作更為艱鉅。

「到會友家中去進行關懷、做一個禱告,那些家屬心裡才有平安,這些我們私下可以做,但醫院、殯儀館我們就進不去了,管制都很嚴格。」江回得牧師憶述疫情高峰時,到醫院探訪或辦追思禮拜的困難。

「疫情是基督身體(教會)的健康檢查!」在檢查後,每個教會都應該正視檢查結果,認識自己的強弱,並著手進行改進,就如同看到檢查報告上的數據,要知道該如何調整生活方式。因此,吳榮滁牧師帶領教會團隊多方面且具深度的制定策略,積極進行回應。

首先,對於建築物的消毒和安全措施,吳牧師表示:「在疫情期,教會當然在每次聚會之後對座位和設備消毒,而且,座位都有編號,讓我們可以追查。」不僅如此,教會還利用這段停止聚會的期間進行教堂的大裝修,化挑戰為機會,提升硬體設施。

其次,在牧養策略上,教會如何運用影音來連結信徒也是他們所看重的。2018年八月,懷恩堂就開始製作《滁師陪你吃靈食》的晨更靈修視頻節目,因此培養了一個影音事工團隊,這讓教會在2019年疫情爆發時,能迅速轉為線上聚會。不只是崇拜,他們更推出了「懷恩晚禱」,每天晚上吳牧師和師母在線上和會友一同禱告,透過技術的便利性,維繫和鼓勵會眾。

但疫情同時也考驗了教會的小組關懷,吳牧師認為,這是最大的挑戰。那麼要如何回應挑戰?他們意識到,小組是教會中最有力的關懷工具,因此發展了「羊圈系統」,讓小團體的關懷工作更加落實。

疫情下的困境,更加凸顯了教會和信徒間聯繫的重要性。「我們分配每位傳道同工每天打電話關心一些人,藉此機會也整理一些會友的資料、名單。」江回得牧師提及,傳統的面對面牧養方式轉為了電話關懷。雖然疫情中斷了人與人實體見面,卻也讓許多信徒驚喜地接到教會牧者的電話,更深切感受到教會的溫度和關心。

此外,張彬秘書長提到,面對會友因疫情而面臨的經濟困難,有會友熱心奉獻支助有需要的會友,因此教會設立了紓困方案,為有需要的會友提供補助。這不僅展現了教會的同理心,也呈現了教會在危機中的責任感與關懷。為因應疫情,教會制定了疫情防疫進度表,根據指揮中心的指示,選擇相應的防疫措施,提供會眾清晰的參考。

健檢報告出現紅字,就要馬上採取行動!

除硬體、軟體外,曾經是神學院老師的吳榮滁牧師,也十分看重如何透過疫情做神學反思。他在疫情間,為教牧同工辦讀書會,思考在數位時代教會如何調適。「數位宗教」成
為了後疫情的重要課題,江回得牧師指出,由於之前已重視影音事工,教會能快速轉型,強化線上崇拜的品質。

在不能實體聚會時,懷恩堂善用過去的聖樂的影音存檔,加上現場的講道轉播進行崇拜,確保信眾仍能得到真道的造就,感到教會的溫暖和支持。然而,到了今天,即使疫情趨緩,教會也難以完全回到沒有線上聚會的日子,顯示出線上崇拜已成未來發展趨勢。

因此,在疫情下,懷恩堂的數位轉型是一大亮點。吳榮滁牧師提及,疫情期間直播的收看人數達到高峰,現在仍有兩、三千人收看。而觀眾不僅來自懷恩堂的會友,還涵蓋了超過三十個國家的受眾。這項創新在疫情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許多觀眾受到牧養,並由此受感動,其中甚至有人因此受浸。

「疫情期間助道會變成線上聚會,參加的人數卻比實體聚會增加不少,因為聚會是週間晚上時間,線上更方便信徒,所以我們現在的助道會還是維持線上跟實體同步進行。」行政主任沈曉燕姐妹也提到,短宣和兒童雙語假期聖經學校(VBS)也進行了線上轉型,帶來了一系列的創新與學習。

總括來說,疫情雖帶來許多困難,但也是教會團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從牧養方式的變革、資源短缺的突破,到線上崇拜的轉型,教會必須持續調整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局。疫情期間的挑戰,不僅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強化身體,增強免疫力!

當談到疫情對教會生態的影響及其因應策略時,吳榮滁牧師認為,疫情帶來的兩個極端反應:一方面,因長時間的居家隔離,部分信徒已習慣於在家中進行聚會;而另一方面,許多人更加珍惜面對面的互動,這種真切的情感讓人重新思考真正的社群連接。

因此,吳牧師提到,教會在疫情下的革新之舉⸺成立「懷恩門徒學院」。這不僅是一個平台,更是一個專門培養信徒領袖的訓練中心,目的是讓教會的牧養工作更具組織和效率。

而江回得牧師則從另一角度分享了教會在疫情下的變化,他指出,疫情推動了教會的線上化,這也意味著信徒的習慣逐漸從實體轉向虛擬。這種轉變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信徒不再僅僅受限於地域,他們可以在網路上自由選擇要參與的聚會或講道,形成了一個「逛街式」的瀏覽模式。

然而,這也意味著信仰社群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牧養的對象從特定的群體擴展到全球。可以說,疫情確實為教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會不僅需要維持現狀,還需要有革新的勇氣和策略。

吳牧師感謝上帝的預備,同時他強調,尊重團隊的專業意見與給予他們發揮空間是成功的關鍵。江回得牧師也表達了他的看法,認為這是上帝的預備。他提到,單靠好的器材是不夠的,真正的關鍵在於有專業背景且願意被神使用的人,在正確的領導之下,使得教會在困難的時期有了出色的發揮。

做好預備,迎接下次健康檢查!

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三年的疫情對教會帶來了什麼功課?又有哪些地方,教會能做得更好?吳榮滁牧師認為,牧養是首要的。雖然教會在硬體投資上不遺餘力,但真正的牧養卻需要更多的心力。

張彬秘書長則認為,多媒體和影音事工是教會未來的發展方向。疫情時期,線上聚會已成為常態。要讓信徒能夠有更好的線上體驗,除了提升硬體設備,內容質量也不能忽視。沈曉燕姐妹則指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教會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教會內的人才,培養他們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江回得牧師的焦點則是「看不見的群眾」,教牧同工應該花更多時間進行深度的一對一牧養,甚至透過網絡持續關心他們。最後,吳牧師指出,必須建立會友間的關係網絡,使得線上或實體的聯繫變得周全,因此,教會正在著手努力資料庫更新和教會自動化。

總結來說,三年疫情對懷恩堂而言,確實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也是一次反思和成長的契機。透過他們的分享,讓我們看見,教會若能吸取這次疫情的經驗,適時調整策略,相信未來將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