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神期刊的宗旨是本於福音信仰, 探討內容包括聖經、神學、歷史、實踐等學術課題,也包括以書評與學術會議評介等形式之文章。
華神期刊第十四期 最新出刊!
華神期刊第十四期 — 您不可錯過的篇章:
華神期刊第十四期業已出版,本期期刊共收入四篇論文及一篇書評,所有收錄文章皆與教會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包括聖經詮釋、神學教育、宣教事工,以及教會的培育事工。
〈社會處境中的意義:對韋恩·亞瑟頓·米克斯社會科學方法論之研究〉
第一篇文章是本校劉加恩老師所寫的〈社會處境中的意義:對韋恩·亞瑟頓·米克斯社會科學方法論之研究〉。米克斯是當代知名的新約學者,也是首先將社會科學引入聖經研究的學者之一,卒於2023年年初。劉老師的文章帶我們回顧米克斯的生平,他的重要著作,以及他對新約研究的貢獻。本文不單詳細介紹了米克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也進一步論到米克斯如何藉由社會科學方法幫助聖經讀者深入理解約翰福音、歷史耶穌、保羅書信及新約倫理學。
〈Polychotomy and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The Secularizing Effects of Department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Moder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第二篇文章是本校溫永勖老師所寫的〈Polychotomy and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The Secularizing Effects of Department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Moder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溫老師在文章開頭處指出,當代基督教高等教育非但未能造就學生的信仰,反而時常傷害了學生的屬靈生命。造成這結果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的課程規劃和傳授知識的方式本身就帶有世俗化的因子,以致知識和生活產生斷裂,造成信仰生活的危機。溫老師的文章先是檢視了高等教育中「分門專攻」的歷史淵源;之後,他談到了「分門專攻」帶來的負面影響;接著,溫老師檢視了不同學者所提出的改正方案,並在最後提出了他個人的建議以及可行的努力方向。
〈Cultural Distance and Jesus’ Messengers of Reconciliation: Expl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ame-, Near-, and Far-culture Workers〉
第三篇文章是世界福音動員會(Operation Mobilisation)的Dr. David Greenlee和 Dr. Peter Lee 所寫的文章,這篇文章將宣教分為同文化、近文化和異文化的三種不同宣教模式,並強調異文化宣教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一方面,異文化宣教有時比同文化和近文化更具果效。另一方面,異文化宣教可以幫助基督徒破除文化的藩籬,避免將信仰化約為或等同於特定的文化。此外,由於科技發達和交通便利之故,跨文化交流已然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與其消極的面對跨文化交流,教會應主動積極投入異文化宣教,建立優質的交流互動的平台和管道,並積極培育跨文化的宣教人材。此外,教會若是太過強調同文化和近文化宣教,教會可能會因此失去包容和接待「異己」的能力,「異己」指的不單是外國人,也包括同文化中的社會邊緣人。
〈後疫情教會培育事工的挑戰〉
第四篇是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彭怡珍老師所寫的〈後疫情教會培育事工的挑戰〉,彭怡珍透過訪談整理出教會培育事工在新冠疫情之後的轉變,有些是正面的改變(如人數增多、聚會由社交轉向培育、聚會形式接受度增加),有些則是負面的改變(線上聚會品質不如線下),面對這些不同的轉變,彭怡珍認為教會在從事培育事工時應當省思三個核心議題:教會培育事工的本質和目的、教會培育事工內容的更新,以及教會培育事工最有動力的管道和模式。
評《差傳、基要與自立實踐:基督教宣道會華中教區的宗教傳播及其身份健構的探析(1889-1951)》
本期收錄的書評是中國神學研究院的蔡東城弟兄評倪步曉改編自博士論文出版於2022年的專著《差傳、基要與自立實踐:基督教宣道會華中教區的宗教傳播及其身份健構的探析(1889-1951)》。
盼望本期文章能幫助教會,無論是在聖經詮釋、神學教育、宣教事工,和培育事工上,都能有更多的認識和省思,幫助教會能在各樣的事工上漸行漸穩,得以忠誠信實地完成上帝所交付教會的各樣使命。
- 電子期刊,請上電子資料庫查詢:
- 期刊相關聯絡:(03)2737477 轉1520 Email:research@ces.org.tw 李牧權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