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任教師/程玲


  耶穌開始在地的事工前,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試探。試探一詞亦有考驗之意,因此魔鬼試探祂,神則試驗祂。雅各書一 14「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而私慾通常反映人性某層面的需求。因此,耶穌受的三試探說明人性的基本需求受了試探與考驗,如此耶穌才能體恤人因試探而受苦的困境(來二 18),以致祂能憐恤不同世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所受的各類試探。這三試探究竟反映哪些人性的基本需求,可從海因茲‧科胡特(Heinz Kohut)提倡的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對人性需求的主張得著一些啟發,本文將從這角度再思耶穌所受的試探,或許一個新觀點可以藉此反思今日我們面臨的試探與考驗。

    觀察小嬰孩成長的過程,科胡特發現人性有三重需求:

  1. 鏡映需求(the need of mirroring)嬰幼兒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被主要照顧者接納、肯定、看重、讚美的需要。若有好的鏡映經驗,小孩就能發展出自我肯定的能力和適當的自我評價。這反映人有成就感與價值感的需求。
  2. 理想化需求(the need of idealizing)嬰幼兒在成長中,需要從所信賴和尊崇的主要照顧者得到情緒上的安撫與支持。若情緒的需求能獲得適當、正面的回應與滿足,小孩就能發展出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擁有安全感和對未來的盼望。這反映人有掌握感和安全感的需求。
  3. 另我需求(the need of alter-ego)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感到與主要照顧者之間有類似的特質(如:模仿父母)。若能有好的另我經驗,小孩就能發展出適當的同理心,且較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生命潛能(因通常另我經驗乃在他人身上尋找另一個更好的自己)。這反映人有認同感與歸屬感的需求。

第一試探(太四 3-4)

    魔鬼對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受洗時,神已從天上見證耶穌是祂的愛子(太三 17),而耶穌既是神的兒子,當然有能力變石頭為食物。在此,魔鬼挑戰神的話,意思是「你真的是神的兒子嗎?若是,就證明你是!」。表面上,魔鬼詭詐地質疑耶穌的身分,似乎神說了還不夠、還不算,還需要耶穌再做一些事來證明自己的身分。實質上,魔鬼要耶穌不單單信靠神的話,而要耶穌做一些事(成就感)來肯定自己(價值感),這反映了人性的鏡映需求。

1、試探本質

    魔鬼原是迷惑人的,要人質疑、不信靠神的話。起初在伊甸園,蛇引誘女人的第一句話也是「神豈是真說」(創三 1)。唯當魔鬼將人信靠的焦點轉離神,使人不專一信靠神的話,他才有機會見縫插針!魔鬼的試探點是人性獲得肯定的需求,要人靠自己的成就(所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所是),而非倚靠神說的話。然而,神的兒子必能變石頭為食物,但能行神蹟不一定能證明耶穌就是神的兒子(埃及術士也能行奇事,但他們絕不是神的兒子)。魔鬼藉由扭曲的邏輯論證,迷惑人以錯誤方式滿足自己的鏡映需求,要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以所作「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甚至「取代」之。

    面對人性的映鏡需求,我們也常被試探要做些事得到成就感,藉此肯定自我價值。然而,人是神的獨特創造,當神為了救贖人而願親自成為人且為人捨命,神已顯明人的價值。人就必選擇是否相信神,亦即人的價值是神說了算!魔鬼雖未否認人在神面前的價值(未否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卻迷惑人、讓人不專一信靠神的話,而誤以為需要做些什麼來肯定自己的價值。當人以成就(所作)定義自我的價值,就易落入試探,而將生命焦點從「神身上」轉移至「人的成就」;如此,人就汲汲營營追求更大「成就」來肯定自我價值。但這是個無底洞,因人的成就不一定能證明其自身價值(總有人的成就比自己高),所以人將不斷疲於自我證明。

2、得勝之鑰

    耶穌引申命記八章 3 節抵擋魔鬼。這段經文論到神領其選民出埃及,讓他們飢餓或賜嗎哪,使其缺乏或飽足都有神的計劃,要熬練他們,讓他們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那四十年神訓練以色列百姓如同人訓練兒子一樣,生活雖非豐富多彩,一切所需卻都不缺。神透過環境要選民學習「單單信靠神並專一聽從神的話」,因他們是屬神的子民,神既領他們出埃及,就必顧念他們一切的需要。耶穌的回答顯出祂對神的信靠順服,也指出神的創造次序:神→人→萬物。人活著的需求,不是單靠擁有什麼、能做什麼,而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方能立定。故此,神所許可臨到我們的境遇,無論貧乏或富足、逆境或順境、軟弱或得力,都在神熬練我們的計劃中。若我們能定睛於神、專一信靠神,這些境遇都是神對我們生命的熬練;反觀,若我們生命焦點偏離神,魔鬼就有機可趁,以此試探我們人性需求的掌握,讓我們的私慾被牽引誘惑。

    大衛的一生專一信靠神,是「神說了算」的一生。他一生並非沒有過錯(十誡就犯了好幾誡),但他專一信靠神,只在乎神怎麼看他。當先知指出他與拔示巴所犯的罪,他直接認罪,沒有任何推托之詞或掩飾(撒下十二 13)。當他被兒子押沙龍追殺而逃離耶路撒冷,祭司撒督帶著神的約櫃要與他一起離開,大衛對撒督說:「你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祂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祂的居所;倘若神說,我不喜悅你。看哪,我在這裡,願祂憑自己的意旨待我。」(撒下十五 25-26)。即使軟弱、跌倒、失敗,大衛就是認定神、信靠神,凡事都是「神說了算」!反觀掃羅王則是「神說了還不算」,他的存在價值不單靠神揀選他為王,還靠人的讚美與肯定,因此掃羅無法接受婦女歌頌「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以致他餘生的目標就是追殺大衛,而忽略神立他為王的使命。

    面對人性的映鏡需求,若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是100%「神說了算」(全心信靠神的話),我們就會希冀人的肯定、掌聲、讚美,並以此定義自我價值,也容易讓魔鬼有機會見縫插針,甚至就落入到第二、第三的試探。

第二試探(太四 5-7)

    「從殿頂跳下」的試探發生在宗教信仰的氛圍,試探耶穌對神話語的信靠與應用。在第一試探耶穌堅決信靠神的話,第二試探魔鬼則要耶穌試試神的話是否都可靠。這兩試探都圍繞著耶穌的身分打轉,但角度不同,第一試探「你真的是神的兒子嗎?若是,你就做……證明你是」;第二試探「你既是神的兒子,也信經上的記載,那經上說……,你就這麼做……試試神的話真不真」。第一試探質疑神話語的「真實性」;第二試探則質疑神話語的「實用性」。這兩個試探的本質都挑戰對神的信靠,要耶穌證明或試驗看看,第二試探更要耶穌試試神的話是否都如願實現。

1、試探本質

    經上的話很多,魔鬼卻挑選詩篇九十一篇 11 至 12 節要耶穌試試神話語的實用性。這段引句論到詩人對神的宣信,相信神必保護看顧信靠祂的人免受傷害。這呼應了人性的理想化需求,尤其特別關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者是否真正在乎、看顧、幫助我們,這是我們安全感所在。在信仰的氛圍中,神是我們生命的重要他者,魔鬼要耶穌從殿頂跳下,看神是否吩咐使者保護祂正如神過去保護詩人,以此試驗神話語的實用性;簡言之,詩人既如此經歷神的信實保守,耶穌也必能如此經歷。然而,神有行事的主權,神不必然要醫治。魔鬼正是以此「不必然性」試探人,要人抓著神的信實屬性,求神在人自己的行事上顯出神的信實。如此人僭越了神的創造次序,想要自己當神並操弄神滿足己需,甚至試圖以「信心」操弄神滿足個人需求,因而模糊了神人之間的界限,未尊重神的主權旨意。

    在伊甸園,蛇引誘夏娃的第二句話也是「你們不一定死」(創三 4)。事實上,亞當和夏娃吃了善惡果,身體沒死,而是與神相交的靈命死了。夏娃若能專一信靠神、尊重神的話,不敢觸犯神所說,就不致逐步被引導而落入試探,離開神的保護。若我們能專一全心信靠神,神的話就是我們最大的安全保障,但魔鬼試探我們,叫我們試試神的話是否真如我們所願的實現(自我中心的期待),因我們想要的神不一定會給我們(神按其主權行事)。再一次,魔鬼要人起疑神的話不一定都實現,這樣他才有機會見縫插針!

2、得勝之鑰

    第二試探質疑神話語的「實用性」,考驗著耶穌如何詮釋並應用經上的話。耶穌洞察魔鬼的動機,引用申命記六章16節回答「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這段經文的背景是以色列百姓在米利巴求水喝,在此之前,他們才經歷神奇妙賜下嗎哪,如今卻沒有信心等候神供應水給他們,而與摩西爭鬧說:「耶和華是不是在我們中間,給我們水喝啊!」(參出十七 7)。水是人類存活的必須,沒有水讓以色列民失去安全感,而活在缺水的焦慮中,無法專心仰望等候神(生命焦點已從神轉移至「缺水」),以致與摩西爭鬧並試探神。耶穌信靠神,也清楚神話語的真義,因此拒絕讓個人私慾凌駕於神的旨意;祂尊重並降服於神的主權,拒絕以「信心」操弄、綁架神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面對十架,耶穌禱告:「父啊,倘若可行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說明了耶穌信靠順服神的決心;耶穌雖表明其人性的渴求,但尊重神的旨意,甚至順服至死。但以理的三友因拒絕拜尼布甲尼撒王立的金像,被丟入火窯裡,他們在王面前宣信「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即或不然……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拜你所立的金像」;他們在火中「即或不然」的信心說明了他們對神主權與旨意的尊重(但三 16-18),這正是約伯失去一切時的宣信:「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 21)

    面對人性理想化的需求,我們的安全感若非 100%在於神(全心信靠神),當神的旨意與我們的渴求不同調時,我們很容易以「敬虔的信仰」操弄、試探神來滿足己意,唯「即或不然(也要行主的路)」的信心能讓我們 100%尊重、順服神,並安穩於神的旨意。

第三試探(太四 8-10)

    「換萬國榮華」的試探發生在世俗氛圍,試探耶穌換取心所求。魔鬼第二試探的內涵是「你要的,神不一定給,因神有祂的主權旨意!」,而耶穌尊重神的旨意,拒絕試探神。於是,魔鬼第三試探的重點是「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只要你拜我!」,意即「你要的,神你的主不一定給你,但你只要換一位主、拜我,你要什麼我都給你!」。我們實際的經歷也是如此,這世界的運轉並非都如我們所求所想;因此魔鬼試探人犯十誡的第一誡「除神以外,不可有別的神」,讓人為了世上的榮華富貴或為了得著心所求,而賣了主、更出賣了自己,就像猶大一樣!

1、試探本質

    耶穌是神的兒子,不屬於這世界,但祂在這世界擁有人性;因此,耶穌自然擁有人性想要與人認同的另我需求。另我需求說明人與生命中的重要他者有一種認同感的需求,就如:孩子想與父母一樣,會學習父母的行為;群體的價值觀讓人覺得彼此分享了相同的興趣、喜好、關注,以致促進彼此間的連結和認同,也產生彼此的歸屬感。身為猶太人,耶穌認同猶太人的習俗,受施洗約翰的洗、上耶路撒冷過節、安息日進會堂敬拜。神子耶穌既道成肉身、與人認同,魔鬼就以世人的價值觀試探祂,要祂循世人的萬國榮華方式當王。

    當初在伊甸園,除了亞當和夏娃,只有神(他們生命中的重要他者),蛇引誘女人的最後一招就是「你們吃了,便如神能知善惡」(創三 5),蛇利用人性的另我需求激發夏娃尋求跟神一樣。蛇試探夏娃能如神(being,神自己)知道善惡(doing,神的能力),試圖將人的目光焦點從「神」轉離至「神知善惡的能力」。若人追求像神自己,就會渴慕神的聖潔、公義、良善等屬性;若人渴求擁有像神知善惡的能力,就會追求神的能力而吃善惡果。「另我需求」(在他人身上尋找一個更好的自己)讓人容易落入比較的迷思,魔鬼引誘女人與神比「你們便如神能知善惡」;然而,蛇未告訴女人,人雖可像神知善惡,卻無法像神掌管惡,以致人會被惡控制。同樣地,任何人把生命主權交易給生命中的重要他者(功名利祿或看重的人),就會受制於重要他者。再一次,魔鬼詭詐地將人的生命焦點轉離神,讓人脫離神創造次序的保護,他就有機可乘!

2、得勝之鑰

    「撒但退去」說明耶穌堅決拒絕撒但的試探,而祂引用申命記六章 13 節「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更表明祂要專一信靠和愛神的心志,因神是祂在世上的主要認同與終極歸屬。以色列民自出埃及就不斷受引誘去拜外邦神,因他們常比較 以為別人的神明為他們作了什麼(焦點在神的 doing,非神的 being),卻沒有專一信靠神、以神為唯一所愛。我們在世上有許多的認同,認同家人、教會、學校、公司、社群、政黨、網路族群……,但什麼是我們主要認同或終極歸屬,以致我們會為了主要認同捨棄次要認同。人若不單單以神為終極認同、為最大滿足(以神為樂),就容易受這世界的價值觀牽引誘惑,而帶著不單純的動機行事,欲從神或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以致無法100%專一事奉神、愛神,而落入魔鬼的試探。

    大衛因尊重神和神的受膏者而拒絕世俗的作法,兩度不殺害追殺他的掃羅,單單仰望神的拯救;反觀,掃羅想殺大衛,正因他受這世界價值觀的影響,以「人的肯定、讚美」定義自己的價值,認同人過於認同神。反思我們生命的主要認同,是生命的主,還是這世界的價值觀?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他者是生命的主,還是所看重的人事物?若神自己不是我們生命的主要認同與終極歸屬,我們就容易趨附於生命所看重的人事物,而這些終將成為我們的挾制。唯向撒但、世界價值觀說「不」,我們才能活在敬拜神的自由中。 

結語人性的考驗

    撒但挑戰人性的基本需求,試探人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要人不專一信靠神的話、不全然尊神為大、也不專一敬拜事奉神。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沒有勝過試探,以色列民在曠野也沒有勝過試探;耶穌勝過了撒但的試探,因祂堅守信心的焦點要對正神、生命主權要交給神、生活也以神為榮為樂,以致祂在地上的事工充滿神同在的權能(參路四14)。我們呢?求神加添我們信心,賜我們「神說了算」、「即或不然」、「撒但退去」的信心,使我們一生經歷神同在的權能。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