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戴繼宗
今年年初,為了實踐與華人教會同行的異象,並回應時代的趨勢以及時代的議題,學院出版了全新的刊物──《華神牧刊》。在討論這本刊物的創刊號主題時,編輯委員會特別關注到教會在「後疫情」時代中的挑戰。針對教會在疫情期間所面對的考驗以及疫情對教會的持續影響,我們通過訪問不同牧者帶來了一些的觀察和看見。在閱讀不同的文章和訪談時,明顯的看到,疫情及其後續所帶來的其中之一的影響就是顯露了基督徒對「何為教會」的理解程度,以及基督徒對「參與教會」的委身程度。
「教會」(ἐκκλησία)一詞在新約中共出現了114次(希臘文新約和中文新約中的數量相同)。第一次出現是在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在彼得說出耶穌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後,耶穌立即宣告祂要建造祂的教會,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它。除了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中的另外兩次提到「教會」外,「教會」這詞分佈在使徒行傳至啟示錄之間。
雖然我並不打算對聖經中的「教會」進行全面的神學探討,但在接下來三個月的華神通訊,我想重點討論有關新約描述教會的三個重要意象:新婦(bride)、建築(building)和身體(body)。我的禱告是,通過簡短的概述,我們能重新審視個人對教會的神學觀,且因著新約的教導更新我們對教會的委身,並立志禱告呼求復興臨到教會,以完成神對台灣以及普世所命定的福音使命。
教會作為新婦
當聽到「新婦」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都參加過婚禮,就會馬上聯想到當新娘走向聖壇與新郎站在一起時,那美麗和喜悅的畫面。在新約中,啟示錄(廿一2、9;廿二17)的結尾章節特別描繪了教會就是基督的新婦;使徒約翰在此描述新娘(教會)在等待新郎,並與聖靈一起向所有口渴的人發出邀請。另外,在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第五章),保羅在描述丈夫和妻子的關係時,也多次提到婚姻就類比於基督和教會之間的關係(五24、25、29)。然而,聖經中第一次提及教會作為基督新婦的是施洗約翰(約三29),當他描述自己是新郎(耶穌)的朋友時,可能就暗指教會是新娘(具體的「教會」一詞並未使用)。
當我思考教會被比喻為新婦時,我聯想到三重具體的意義:歸屬、純潔、守約。首先,新娘和新郎之間的關係承載著「歸屬」的重要涵義:教會(作為新娘)是屬於基督(新郎)的。這種「歸屬」象徵著一種重要的關係,代表彼此的認識不斷加增,雙方的連結也日益進深。在約翰福音十三章和十七章中,耶穌談到信徒是屬於祂的,我們不再屬於這個世界,而是屬於耶穌。或者用保羅的話來理解,我們現在已經「在耶穌基督裡」,正如詩歌《我今永遠屬祂》所寫:「從前我在罪中迷醉浮沉,耶穌降世給我帶來救恩,不再有羞恥憂傷懼怕,我今永遠屬祂。」因此,作為「新郎」的耶穌與作為「新婦」的教會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繫。
這種在基督裡的身份帶來了歸屬感、連結和安全感。教會是基督的教會,地上的所有教會作為基督的新娘,皆屬於新郎─基督。
第二個具體意義是「純潔」。在許多國家,婚紗通常是白色的,象徵著新娘的純潔,專為新郎而預備。保羅在以弗所書中也提到這種純潔的重要性,他說基督「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6-27)。在這個道德妥協且不斷動搖教會能活出強有力見證的世代中,「純潔」更顯得其重要性。因此,基督的新婦被呼召不要「污穢自己的衣服」
乃要「穿白衣與基督同行」(啟三4),並要「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十九8),歸耶和華為聖!
最後,「守約」這個詞語讓我們想到一種堅定不移的關係,就像婚禮儀式中交換誓言所代表的忠誠。當新娘和新郎對彼此說「我願意」(yes…I do)時,他們同時對所有其他人說「我不願意」(no…I don’t),無論是順境或逆境,他們都向對方承諾彼此忠貞。其實「忠實」這一主題貫穿整本聖經,然而即使上帝對祂的選民始終如一,上帝的子民卻一再的背離神;在士師記和以色列的整個歷史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到「以色列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這樣看來,神的子民不僅無法忠於上帝,甚至可以說他們始終不變的就是「不忠」。
教會作為基督的新婦,是歸屬的呼召,是純潔的呼召,是忠實的呼召!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我們將從教會被看為新婦、建築和身體的角度,繼續思考關於「教會論的再思」這個主題。這三個意象都提醒我們,不僅要重新省思我們對教會的認識,也要藉著聖靈的力量,竭力活出神的心意,成為「我們應該成為的」,為要榮耀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