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戴紹曾博士紀念講座】「傳承:跨代的危機與轉機」
2024戴紹曾博士紀念講座一連三天(11月11至13日)順利舉行,國際門徒訓練教會全球聯盟創辦人、新加坡聖約播道會前主任牧師曾金發牧師(Rev. Edmund Chan)親臨台灣擔任講員,曾牧師從從九個面向來探討「傳承」:傳承使命感、傳承積極的人生、傳承更深的生命、傳承為真理而戰、傳承穩固的基礎、傳承三大警誡、傳承神聖的追尋、傳承忠心撒種與收割、傳承堅實的盼望。
三天講座,除了曾金發牧師的主題信息分享外,也邀請到石門浸信會主任牧師陳明正牧師、本校凃偉文老師、宇宙光總幹事李棟良牧師、本校青少年研訓中心主任莊舒華老師、本校教牧宣教研究中心主任林大衛老師、本校戴繼宗院長分別對曾牧師的九個主題進行回應。再次感謝曾金發牧師這三天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以及重要的屬靈提醒!
【2024學年上學期學前靈修會】基督居首位
新學年學前靈修會一連兩天(9月5至6日)順利舉行!暑假結束,同學們重返校園,熱鬧氣氛再次讓八德校區充滿溫度!今年學前靈修會的主題是「基督居首位」,學院特別邀請美國洛杉磯加略山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美國 The Master’s University 釋經學資深教授黃奇光牧師擔任靈修會講員,黃牧師透過腓立比書二章5至8節以及羅馬書八章17至18節勉勵師生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要樂意與基督一同受苦。
黃牧師強調,基督在救贖工作中的謙卑、順服和無私,祂甘願放棄神性的權利,為了拯救世人,承擔十字架的苦難。他指出,基督徒的生命應以基督為首位,並樂意與祂一同受苦。與基督一同受苦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並且這些苦難與將來的榮耀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基督徒在信仰道路上必然經歷苦難,這是信仰成熟和靈命成長的過程。
黃牧師勉勵師生,苦難不僅不能避免,還會使我們更加倚靠神,最終得著與基督同享的榮耀。受苦是走向榮耀的必經之路。我們應效法基督的榜樣,同樣以謙卑、無私、勇敢的態度服事神,並且相信順服神的旨意不會使我們受虧損。當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這才是真正的讓基督在我們生命中居首位。
第二天,由戴繼宗院長主講開學禮拜,校牧張宗培牧師帶領全體師生與同工領受聖餐後,學前靈修會正式結束,新學期也正式開始。學院將於9月9日正式上課,邀請您一同為新學年充滿主的同在代禱,無論學生的課業學習和教會實習、老師的教學備課、或行政同工的服事都經歷主恩豐沛、喜樂滿溢。
【2024新生訓練】歡迎第五十五屆新生加入華神大家庭!
隨著新學年的開始,學院於9月4日舉行了新生訓練活動。學生自治會帶領新生一同敬拜,並由戴繼宗院長致歡迎辭,戴院長以華神所強調的「靈命、學識、事奉」三育並重的教育理念勉勵新生,期盼在這條裝備之路上,新生們能夠更多、更深經歷主恩。教務長蔡珍莉老師也鼓勵新生,在華神的學習不僅限於學術知識的增長,從生活到事奉,從待人到接物,從個人到群體,這一切都是寶貴的學習經歷,值得用心探索與體會。
下午時段,透過各部門老師與同工的分享,以及學長姐們特別準備的「你不知道的華神」環節,幫助新生們更深入認識校園多彩多姿的生活。另外,神學碩士科特別邀請楊超倫老師主講「智識作為德性:追求智識生活的修道智慧」專題,為新生們帶來啟發性的分享。
此外,教務處特別為新生準備了一份驚喜,精心安排的冰淇淋餐車駛入華神校園,為這炎炎夏日增添一絲清涼和甜蜜,讓大家在歡迎的氛圍中感受到華神大家庭的溫暖。
新學年正式展開,祝福中華福音神學院(內政部)第五十五屆新生,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教育部)第四屆新生,願他們在學院的裝備旅程中蒙主恩典與引領,邁向屬靈成長與服事的豐盛。
【華神大樓拆除工程祝福禮拜】那時如何…現在如何
「四十五年,那時如何,現在也如何,讓華神更多成為一個禱告的地方,更多成為一個人被塑造且合神心意的地方,也更多成為一個跟隨上帝的地方!」華神大樓拆除工程祝福禮拜於6月30日,師長校友們見證下畫下句點。戴繼宗院長坦言,四十五年前(1979年)的6月30日由第一任院長戴紹曾院長主禮「新校舍奉獻典禮」,四十五年後的6月30日由第八任院長的他來舉行「拆除工程祝福禮拜」,心情特別複雜,感觸也特別深。
「當我查考聖經中有關四十五的經文時,第一次出現提醒我們祈禱的重要性、第二次出現提醒著我們建立與塑造的重要性、第三次出現則提醒我們跟隨的重要性!」戴院長透過約書亞記十四章6至15節迦勒的故事,勉勵華神人要忠心一生跟隨主,正如迦勒所言,「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
戴院長指出,迦勒的跟隨有幾方面:第一是傳承的跟隨(從他父親耶孚尼身上跟隨)、第二是專注的跟隨(不被環境困難所左右專心的跟從耶和華)、第三是篤定的跟隨(篤信上帝的同在與應許)、第四是得勝的跟隨(四十五年後最終得地為業)。
周學信老師分享感恩見證時感觸說道,「從1988年單身一人來到華神,沒想到一留就留了三十六年!回顧這麼多年來,神的確與華神同在。」周老師以三個C來回顧華神的過去培育出來的學生:有基督生命的品格(Christlike)、有信念(Conviction)、有能力(Competence)。
周老師又以三個P來感謝神對華神過去的作為:神的同在(Presence)、神的供應(Provision)、神的看顧(Protection)。最後周老師以三個G來展盼華神的將來:神要透過華神過去所累積的力量,在未來日子更多的發揮影響力(Glacier)、不單是數據的成長,更是生命的成長(Growing)、以及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傳道人(Generation)。
聚會尾聲,由華神董事長沈正牧師為華神大樓拆除與重建工程祝福,沈牧師說,他是在華神周邊長大的,他在信友堂四十五年,1979年牧會至今,跟著這棟華神大樓一起成長。未來華神大樓拆除後,將重建為地上八層樓、地下三層的獨立大樓;每層250坪,共2000坪的空間。沈正牧師帶領會眾一同為重建工程禱告,「願主賜福新的大樓繼續能夠擴張幔子、堅固橛子、放長繩子,好使主的救恩,沒有限止,傳到地極!」
✨祝福禮拜錄影亦同步上傳至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讓各位重溫。(立即觀看)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第一屆畢業典禮暨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五十二屆畢業典禮】奉差的負傷治療者
「不要忘記呼召(calling)、不要忘記聖潔(holiness)、不要忘記效法耶穌負起他的軛(yoke)、更要成為主耶穌的見證(witness)!」今年的華神畢業典禮除了是第五十二屆畢業典禮外,更是華神立案後第一屆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畢業典禮,也是第一屆的宣教博士科畢業。戴繼宗校長主禮頒證,為所有畢業生送上祝福與差派。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今天我們所處的世代都想要找捷徑,花最少的功夫達到最好的成果;但事實上,在神國所投資的卻是需要百煉成鋼的努力!」美國阿斯伯里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長提摩西.田內特博士(Dr. Timothy Tennent)特地來台擔任證道講員,以路加福音十章25至37節「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為主題勉勵應屆畢業生。
田內特博士提醒,耶穌的這個比喻幫助我們思考及回應這個苦難世界的問題,當我們經歷過痛苦,如同耶穌被釘在十架上所承受的痛苦時,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他強調,神學院不僅重視學術,同時也應注重靈命的塑造:畢業生要成為那負傷的治療者,進入這個世界醫治這個受傷的世代;而當我們奉差出去時,就會聽見、看見、感受到這個世界所發出苦難的呼聲!
今年畢業典禮師長同工、畢業生與觀禮親友約800多人參與其中,讓我們再次為應屆畢業生送上祝福,願他們一生順服跟隨主,成為主所重用與寶貴的器皿!本屆畢業生:教牧博士科6位,宣教博士科3位,神學碩士科3位,基礎碩士科48位(含教育部與內政部),證書科1位;延伸神學證書科71位,結業生14位。詳細內容請見八月通訊畢業專刊。
✨畢業典禮直播錄影亦同步上傳至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讓各位重溫。(立即觀看)
【華神紀錄片放映會】《那未曾走過的路》
「每一個時期都有屬於他們的困難與挑戰,每個華神人、每個華神年華,都在走一條未曾走過的路!惟神在我們前頭行,我們就能以信心跟隨!」華神紀錄片首播放映會於3月23日順利舉行,這部片長50分鐘的紀錄片主題為《那未曾走過的路-五十年華.神伴同行》,從1965年籌備創校,到1970年創校、1979年第一期擴校、1987年第二期擴校、以及2019年第三期擴校,經歷八任院長的歷史過程,由40多位受訪者娓娓道來這段從無到有的恩典之旅。
「但願上帝透過這部紀錄片,提醒我們每一位華神人,華神從0.0走到今天4.0,我們要更謙卑順服,不偏左,不偏右,竭力忠心走在衪指引的路上!」負責紀錄片策劃的本校企劃處主任、第四十六屆校友李牧權主任分享,過去兩年半製作這部紀錄片的過程、挑戰與感恩,他特別提到,期待這部紀錄片其中兩個重要的主軸「關係的連結」和「生命的傳承」能感動每一位觀眾,並將榮耀歸給神。
放映會由本校院牧、第廿八屆校友張宗培牧師主持,石門浸信會主任牧師、第廿五屆校友、華神校友會主席陳明正牧師禱告,戴繼宗院長線上致歡迎詞後,隨即進行放映。影片放映結束後邀請到不同校友分享,其中包括:華神創校時期助理秘書、第九屆校友、循理會全球華人事工中心主席蔡忠梅牧師,第十六屆校友、洛杉磯好消息基督教會牧師張興隆牧師,第廿五屆校友、信望愛聖教會主任牧師林依明牧師,第三十二屆校友、心欣城市教會主任牧師黃偉南牧師,以及第五十三屆在校生、本屆學生自治會主席蔡慎祐同學。
校友們細說影片帶給他們的感動,並回憶當年在華神不同時期的生活點滴,最後由本校最資深的老師周學信老師祝禱結束整場聚會。周老師感觸地說,在華神教學30多年,甚至已經有華神二代成為他的學生,讓他看到華神美好的世代傳承。隨著紀錄片首播放映會的完成,紀錄片將於四月中旬分為五集,每週一於華神YouTube頻道以及Facebook專頁發佈,敬請大家期待。
【2024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希伯來書:古道今講」
「希伯來書的基本信息是,基督信仰能否持守,取決於你對耶穌的身分、對他為我們所成就的事之認識有多清楚!」2024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3月18至20日順利於八德校本部舉行,加拿大維真神學院新約教授喬治.格思里博士(Dr. George H. Guthrie)帶領我們從釋經學、古代文學、修辭學、神學等角度,認識希伯來書的結構,以及這卷新約書信的意義。
三天講座中,格思里博士分別以九個主題:「希伯來書介紹」、「神學起動:理解希伯來書結構」、「以上帝為根基的希伯來書」、「從希伯來書看基督的神性」、「希伯來書與猶太聖經」、「希伯來書6:4-8節之分析」、「承接聖職的祭與希伯來書7:27的「每日」獻祭」、「希伯來書、獻祭,與贖罪」及「美麗的忍耐:希伯來書與21世紀教會」幫助我們具體閱讀希伯來書。格思里博士認為,希伯來書就像一篇講章,透過認識耶穌基督這位「大祭司」,群體能彼此激勵,堅守信仰。
「我們人生路上必定會面對艱難困苦,必然會經歷到跑不下去的時候,這時我們更需要弟兄姊妹鼓勵你、幫助你,不再是一個人奔跑天路,而是一群人往前邁進!」格思里博士在講座尾聲特別勉勵說道,透過希伯來書的學習,不單是知識上的提升,更要為了上帝榮耀的原故,要把眼光定睛在耶穌身上,親自來到上帝面前,堅守我們所信的道,而且在群體中彼此激勵。
這場講座特別安排本校兩位新約老師劉加恩老師和謝樂知老師,由本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學信老師主持,與格思里博士進行對談,並回答現場和線上與會者的提問。再次感謝格思里博士和這場講座的翻譯張奇軍老師,連續三天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和重要的屬靈提醒!
若您錯過本次講座,可以前往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免費重溫講座內容。(立即觀看)
【華神大樓重建感恩活動】華神大樓重建感恩聚會暨回顧展開幕式
中華福音神學院華神大樓重建感恩聚會暨回顧展開幕式3月18日上午十點於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行,約四百位牧長、校友與弟兄姊妹,線上、線下一同參與聚會,回顧華神大樓的歷史軌跡,數算上帝過去四十五年的恩典,並見證華神4.0邁向新里程。
自1979年以來,華神大樓完工啟用至今,四十五年間承載並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神國僕人。然而,隨著華神遷至八德,且華神大樓已屬老舊建築,學院決定今年展開重建計劃-第四期擴校工程(華神4.0)。
感恩聚會由本校凃偉文老師司會下以詩歌《在基督裡》展開序幕,石門浸信會主任牧師、第廿五屆校友、華神校友會主席陳明正牧師為大會禱告、本校教務長蔡珍莉老師讀經後,由華神董事長沈正牧師致歡迎詞,並邀請台灣基督教協同會董事長韓仁偉牧師分享,韓牧師以詩篇127:1勉勵華神,繼續透過這塊當年由協同會無償贈予的土地,延續福音使命,完成神國復興。
戴柯悅敏老師獻詩後,隨即進入聚會高潮,由華神第五任院長、第十屆校友賴建國院長,華神出版社前主任、第一屆校友饒孝榛老師以及在華神服事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兩位資深總機同工劉世婉姊妹與蔡碧輝姊妹,分享雲彩見證,細說歷史,數算主恩,場面十分感人。
陳志宏副院長隨後與陳玉霖建築師分享華神大樓重建藍圖,推廣延伸神學教育處長劉幸枝老師亦報告推廣教育處將移至景美華固新天地繼續服務。最後由戴繼宗院長分享展望,並以「裝備聖徒、服事教會、關懷校友、連結宣教」為目標,期望華神4.0能繼續為主培育做工的人,為全球華人教會提供與培育神學教育師資。
在會眾同頌《袮真偉大》和校牧張宗培牧師的祝禱下,歷時兩個小時的聚會,圓滿結束,校友與師長齊聚一堂,並參觀當天開幕的華神大樓回顧展,一同回顧華神大樓過去四十五年走過的恩典之路。
✨華神大樓重建感恩聚會直播錄影亦同步上傳至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讓各位重溫。(立即觀看)
【2023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上帝、聖經和智慧:舊約的恆久真理」
2023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一連三天(11月13至15日)於八德校本部順利舉行,約三百五十人線上線下一同進行學習。英國杜倫大學神學和宗教系名譽教授沃爾特.莫伯利博士(Dr. Walter Moberly),從「認識」、「理解」到「分辨」,從「信心」,「愛的行動」到「驗證」,透過三天主題「智慧在哪裡?」、「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上帝?」、「我們如何在世界中辨識上帝?」莫伯利博士帶領我們以新約的眼光,來理解舊約中對我們今天信徒的提醒。
三天講座中,莫伯利博士以上帝、聖經和智慧來思考舊約中如何教導我們敬畏主、遠離惡,並在智慧與愚頑之間,因著我們對上帝死忠不渝的愛,聽見和看見上帝,繼而作出正確的決定,使自身更認識上帝,更得著智慧,更理解那份指引生命的愛。莫伯利博士特別提醒,表達上帝的奧秘本質是一份宏偉莊嚴無匹的實在,哪怕人類的理智、想像、經驗也只能擦到邊、管窺其堂奧。上帝示範一項要理「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知道你不知道」。
莫伯利博士指出,恩典的語言只有在正確的思維、行動、生活操練下被理解應用,才有意義。因此,我們更是需要學習聆聽上帝、看見上帝,莫伯利博士透過撒母耳、巴蘭與耶利米為例子,說明我們如何在世上覺察上帝。最後,莫伯利博士以約翰一書4章1至8節提出:我們如何自知認識上帝?並強調,耶穌的「愛」是判斷「認識上帝」與否的試金石。
這次講座也特別安排回應交流環節,由新加坡神學院助理教授賴琪貞老師主持,本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學信老師、本院舊約助理教授黃正人老師與談。從舊約到神學,更深入反思每天講員分享的信息,並回應現場和線上與會者踴躍之提問。再次感謝莫伯利博士以及這次講座的翻譯邱慕天傳道,一連三天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以及重要的屬靈提醒!
若您錯過本次講座,可以前往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免費重溫講座內容。(立即觀看)
【華神53週年校慶崇拜】傳道人生活事奉中的優先
10月4日華神舉行53週年校慶崇拜,特別邀請到板橋福音堂主任牧師、第十三屆校友張復民牧師為師生證道勉勵,張牧師以路加福音10章38-42節,提醒師生們,傳道人生活事奉中的優先,應是要去選擇那上好的福分。
相反,如果我們選擇來到耶穌腳前,像馬利亞一樣,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我們的事奉仍舊忙碌,但我們卻不至於煩亂,甚至過勞耗竭(burnout)。傳道人生活事奉中的優先,不是叫我們不能忙碌,而是叫我們不會因為忙碌,而失去那上好的福分。
【2023學年上學期學前靈修會】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新學年學前靈修會一連兩天(9月7至8日)順利舉行!暑假結束,同學們重返校園,熱鬧氣氛再次讓八德校區充滿溫度!戴繼宗院長以《忠於所託》為主題,勉勵同學們要忠主所託,獻上我們的Time(時間)、Treasure(至寶)、Talent(天賦),為主所用。
戴院長在分享中特別強調,期昐從華神培育出「F.A.I.T.H.」(信心)的群體-「F」代表Faithful,要忠於主的呼召;「A」代表Available,隨時待命,為主所用;「I」代表Integrity,言行一致,誠信正直;「T」代表Teachable,保持受教的心,不斷在信仰和知識上成長;「H」代表Humility,謙卑服事,愛主愛人。
戴院長分享過後,便是輔導小組分享環節,今年新舊生與老師們分成十五個小組,在未來一個學年彼此代禱、分享、關心與團契!午餐後,學生自治會特別安排小組查經活動,讓同學們透過反思神的話來預備自己的心,進入新學年。
第二天,由第二十七屆校友、華神溫哥華學區主任林鎮平牧師以約書亞的事奉心志為典範,鼓勵同學們要捉住神的應許、經歷神的同在、遵行神的話語。學前靈修會尾聲,校牧張宗培牧師帶領全體師生與同工,進行聖餐禮,再次提醒師生們,主的選召是沒有後悔的,並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迎接新學期的開始。
邀請您為華神新學年充滿主的同在代禱,無論學生的課業學習和教會實習、老師的教學備課、或行政同工的服事都經歷主恩豐沛、喜樂滿溢。
【2023新生訓練】歡迎第五十四屆新生加入華神大家庭!
新生開學日與訓練9月6日於八德校區舉行,由學生自治會的學長姊們帶領新生一同敬拜、戴繼宗院長勉勵新生要以靈巧樂意的心為主而活,下午時段不同部門同工協助新生更多認識校園生活。此外,神學碩士科特別邀請何世莉老師主講「我們先來談談基督教聖經論吧!」新生講座。
新學年正式展開,華神又迎來一批神國新兵,他們回應呼召,預備在這裡接受裝備與訓練,為此我們獻上感恩!願主祝福他們接下來在神學院的每一天,充滿恩典、愛主愛人、學有所成。
【2023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五十一屆畢業典禮】耶穌說了算!
「當我把神的作為,從一個口頭襌變成一個事奉中不可動搖的信念,我感覺我事奉人生才真正的開始!但是教會不會因為你竭力地讓耶穌說了算,就一定展翅高飛。」今年畢業典禮特邀新加坡神學院前院長、美國加州核桃市第一華人浸信會主任牧師陳世協博士證道,並由戴繼宗院長主禮頒證,為所有畢業生送上祝福、禱告與差派。
✨畢業典禮直播錄影亦同步上傳至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讓各位重溫。(立即觀看)
【2023學年專題講座】後現代氛圍下神學生的靈命塑造
美國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長桑奎斯特博士(Dr. Scott W. Sunquist)4月25日親自來台擔任專題講員,主題為「後現代氛圍下神學生的靈命塑造」,桑奎斯特博士帶領師生們思考後現代的敘事觀,並透過說明其中的價值觀,以及網際網路時代下,對教會、神學院、神學生的衝擊。
那麼靈命塑造又該如何回應後現代的處境呢?桑奎斯特博士以「在基督裡」(in Christ)的觀念說明,並透過歌羅西書三章1-17節,作為基督徒學習新生命、新思維、脫去舊人,活出神的形像的重要提醒。他認為,「我們來神學院就是來參軍,這場爭戰的本質是,全然披戴基督、脫去舊人,要脫去舊人的方法就是透過懺悔、謙卑和靜默。」
桑奎斯特博士指出,這是一場靈命塑造的爭戰,從古代教父的作品中,可以歸納出影響人類的三大惡行:貪婪、慾望、驕傲。其他的罪都是源自於這三大惡行。但當我們披戴基督後,卻有兩大基本的德行成為我們靈命的核心:忍耐、自制。這兩大德行是戰贏三大惡行的關鍵,而且需要不斷的操練,養成習慣!
「習慣成自然,今日之我,塑造明日之我;每日之我,決定最終之我。我們是每天讀經、每天靜默禱告,抑或是每天5、6個小時花在社交群體上?」桑奎斯特博士認為,神學院的正規課程討論中,應該要納入聖潔、謙卑、習慣等主題,因為這是一場戰爭,我們需要提高警覺,在後現代的處境下,我們更需要透過靈命塑造的操練,來學習活出基督的樣式。
【2023戴紹曾博士紀念講座】「從醫治釋放與屬靈爭戰看門徒訓練」
2023戴紹曾博士紀念講座一連三天(4月17至19日)於八德校本部順利舉行。墨爾本神學院資深研究員、墨爾本聖公會牧師馬可.杜里博士(Dr. Mark Durie)親臨台灣擔任講員,是疫情三年後,華神再次邀請國外講員來台講座分享,杜里博士從大使命開始談起,特別提到門徒成長的八個向度:愛神和事奉神、跟隨耶穌、在生活的每個領域先求神的國高於一切、戰勝惡魔的屬靈得勝、與聖靈同步的生活、相信真理、群體生活、在苦難的恩典中成長。
杜里博士又從歷史脈絡中,說明教會忽視醫治釋放事工的原因: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去神話化、聖靈恩賜的中止論(Cessationism)等。杜里博士從聖經中提出七證據-特別是大使命-來說明醫治釋放事工的重要性。杜里博士也在講座中介紹了幾位過去60年在醫治釋放事工中重要的事奉者,例如:德里克.普林斯(Derek Prince)、葉光明(Derek Prince)、安妮.懷特(Anne White)、溫約翰(John Wimber)、柯瑞福(Charles Kraft)、尼爾.安德森(Neil Anderson)、葛蘭.慕冷(Grant Mullen)等。
最後一天,杜里博士具體介紹醫治釋放事工的方法與原則,透過多年服事伊斯蘭信徒歸主的經驗,作為個案研究,並以「放棄伊斯蘭教的祈禱文」為例子說明如何幫助那些脫離伊斯蘭教者得著醫治解放與被擄得自由(從清真言得自由)。三天聚會,除了牧者、華神老師們針對每個主題做回應外,發問環節會眾提問亦十分踴躍,從台灣教會的處境出發,以聖經、神學、歷史及實際文化處境等面向進行更深刻的反思。
講座最後,教牧宣教研究中心主任吳獻章老師邀請在場與線上數百位會眾高舉禱告的手,為那些仍受捆綁的靈魂代禱,也為杜里博士的服事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禱告!再次感謝杜里博士在這三天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以及重要的屬靈提醒!
✨若您錯過本次講座,我們已將三天講座的錄影上傳至華神官方YouTube頻道,讓各位免費重溫。(立即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