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戴繼宗
希伯來書作者在書信的結尾特別勸勉讀者要思念、留心並效法那些曾帶領他們並向他們傳講神話語之人的生命(來十三7)。這段勸勉充滿智慧,尤其是那些走在我們前面的屬靈前輩,他們的敬虔榜樣為我們樹立了重要的典範。保羅在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會面時(徒廿17-38),也把自己當作榜樣擺在他們面前,不僅是保羅在他們當中所傳講的話,還有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對耶穌基督堅定不移的信心。
對華神來說,過去五十四年來,有許多前人如同燈塔般,照亮了每一代華神人的前路,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與典範。自1970年華神創立以來,從董事會主席吳勇長老、首任院長戴紹曾博士,到韓偉長老、寇世遠監督等領袖,以及那些以忠誠和堅毅的精神事奉主的老師與校友們,他們的生命榜樣成為了一代又一代華神人傳承與效法的楷模。
對我來說,剛於9月1日安息主懷的孫約翰牧師,也標誌著另一個值得我們思念、留心和效法的生命。儘管孫約翰牧師與華神並無直接淵源(他於1956年畢業於浸信會神學院,是該校的首屆畢業生),但多年間,他對華神,特別是溫哥華學區,一直給予極大的支持與鼓勵。9月21日,我有幸參加在聖道堂舉行的孫牧師安息禮拜(他曾於1972年至2002年擔任該堂主任牧師)。在安息禮拜中,我分享了從孫牧師一生始終如一的見證中,所觀察並學習到的幾個重要特質。
首先,孫牧師是一位深知蒙受主恩的人。孫牧師在多次分享中常強調神恩典的奇妙。從他多年的摯友汪活泉牧師邀請他進入教會,至他信主、受洗,乃至完全奉獻成為全職牧者,孫牧師在台灣、香港、西雅圖與溫哥華的近七十年事奉歷程中,始終深刻體會並確信,正是神的恩典拯救了他、呼召了他、裝備了他,並使用了他。
其次,孫牧師是一位領受主差的人。在閱讀有關孫牧師的見證和故事時,我們不難發現,神的差遣始終是引領他服事的核心原則。在安息禮拜中,特別強調了孫牧師「蒙召差遣」的一生。當年孫牧師在西雅圖的台灣領事館中,看見了溫哥華有許多華人,但是卻沒有華語教會牧養他們。他深受神的呼召,因此在接下來近二十年內,每週往返於西雅圖與溫哥華之間,忠心服事當地的華語族群。在他的努力下,聖道堂逐漸發展成為大溫哥華地區最大的華人教會之一。
第三,孫牧師是一位堅守主言的人。孫牧師堅信聖經的絕對無誤,並深信神的話語必須堅守,並要忠實傳講,不能妥協。任何有幸聽過他講道的人都可以證明,孫牧師的講道紮根於聖經,並以深刻的洞見與堅定的信心傳遞神的真理。在安息禮拜的結束時,我深感榮幸,從孫牧師的家人手中接過他曾經使用過的聖經。當我翻閱這本聖經時,深深感受到孫牧師畢生投入無數時間,細讀並默想神的話語。幾乎每一頁都留下了孫牧師的註解與反思,包含他講道時的筆記。這種堅守主言的精神,給我們帶來了非常重要的提醒,尤其我們正身處這個充斥著相對主義且時常因「與時俱進」而妥協神話語的時代。
這張孫牧師的照片(右圖)拍攝於他蒙主恩召前數週,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聖道堂講道。儘管當時他身體虛弱且住院,孫牧師仍堅持要求出院,為了傳講一篇關於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浪子比喻的福音信息。這幅美麗的畫面完美地總結了孫約翰牧師的一生——懷著堅定心志,致力傳揚福音,並渴望看到那些迷失的人在基督裡找到盼望與得救的確據。
思念、留心、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