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戴繼宗
當讀者收到這期通訊時,我們將迎來教會歷史上意義重大的日子──宗教改革日(10月31日)。1517年,奧古斯丁會修士馬丁.路德將著名的95條論綱張貼於威登堡教堂的門上。在此之前,路德曾試圖通過嚴謹的宗教儀式和苦行生活尋求救恩的確據,但均未成功。在他所有的努力中,內心始終無法找到真正渴望的平安與確信。直到研讀詩篇、加拉太書,尤其是羅馬書時,福音的亮光照進了他的心中,讓他終於完全明白「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兩次提到這句話(羅一17和加三11),而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在希伯來書十章38節中引用了它。這句重要的經文其實最早出現在哈巴谷書第二章,先知將「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與義人單純的信心做了對比。這個對比提醒我們,信心與自我膨脹的驕傲,以及與依賴自我去獲取上帝恩典的欺騙性行為,完全背道而馳。正如著名南方浸信會牧師羅杰斯博士(Dr. Adrian Rogers)準確指出的,信心(FAITH)可以用一句話概括:Forsaking All I Trust Him(拋棄一切,信靠祂)。
救贖的信靠
快速瀏覽新約中的「信心」一詞,可以發現它是聖經信仰的基石。在新約中,「信心」這個詞以不同形式出現了超過500次。翻開羅馬書第一章,我們可以看到信心包含幾個關鍵元素。首先,保羅談到信心是「救贖的信靠」。在羅馬書一章16節中,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救恩並不依賴於任何人的努力或成就,而是完全建立在對基督救贖十架的單純與完全信靠。另一位強調信心的新約作者約翰也告訴我們,所有信靠耶穌基督的人都必得救(約三16)。這種信心不分人種、國籍,是為所有人預備的,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
真理的信服
其次,在羅馬書一章5節中,我們被提醒信心中有關「順服」這個要素。很多時候信心不是因為順服而生,而是出於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生出順服。得救的一個顯著標誌,是我們渴望學習並遵行神的話語。有趣的是,保羅在羅馬書的開首(一5)提醒羅馬的基督徒要有這樣的「真理的信服」,並在書信的最後(十六26)再次強調其重要性。正如救贖的信心一樣,順服的信心貫穿於整部聖經。以色列民的不順服導致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掃羅因不順服而喪失王位;南北國的滅亡也是因為百姓的頑梗悖逆。不僅如此,新約中也反覆強調順服的信心之重要性,耶穌的比喻──聰明與愚昧的建造者(太七24-27)──就是一個明證。耶穌指出,那位聰明的建造者將房子建在磐石上,正是因為他聽從並遵行耶穌的話語。值得注意的是,撒旦在伊甸園中試探亞當和夏娃的方式也圍繞著是否完全順服神的話語。撒旦的試探從懷疑神的話開始,然後歪曲、否定,最終導致亞當和夏娃不順服神的命令。這提醒我們,順服是信心的核心要素。
互勵的信心
羅馬書第一章中,保羅還提到信心的另一個面向──「互勵的信心」。在羅馬書一章12節中,保羅強調他與羅馬基督徒因為共同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此處所用的詞語蘊含了幾重意義:首先,它強調了信仰的群體性與互助性,基督徒信仰中有重要的群體成分。正是在群體中,基督徒彼此鼓勵、激發信心。其次,這個詞語也有扶持同行之意,意味著在信仰的旅途中,我們彼此扶持、並肩同行。就像約拿單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尋找大衛,使他「依靠神得以堅固」(撒上廿三16),我們也被呼召在彼此的信仰旅程中互相扶助。第三,這個詞語還包含以言語和行動彼此鼓勵的意思。就像一群大雁在遷徙時以V字隊形飛行,領頭的大雁發出鼓勵的鳴叫,我們的信心也能成為他人旅途中的激勵。
宣揚的信德
羅馬書一章中信心的最後一個面向,我稱之為「宣揚的信德」。在羅馬書一章8節中,保羅見證了羅馬基督徒的信心「傳遍天下」,成為眾人的見證。儘管我們不知道羅馬教會何時成立,也不清楚教會的建立者是誰,但當保羅寫信給羅馬基督徒時,他們信心的見證已經傳遍了整個羅馬帝國。這種信心的見證,也在戴德生的生命中得以體現。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成立了中國內地會,僅僅兩天後,他帶著10英鎊去倫敦市郡銀行(London and County Bank)開戶。儘管差派宣教士前往中國內地宣揚福音是如此艱鉅的任務,10英鎊看似微不足道。然而,戴德生憑著信心做見證:「今天,我為中國內地會開了一個帳戶,裡面有10英鎊,還有上帝所有的應許!」明年,2025年,將迎來中國內地會(OMF,現稱海外基督使團)成立160週年,這不僅見證了上帝的信實,也彰顯了這宣教事工的信心見證。
當我們紀念宗教改革 507週年,並重溫基督信仰中「信心」的核心意義時,願我們也記得這種信心是救贖的信靠、真理的信服、互勵的信心、宣揚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