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特助/陳志宏牧師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上帝並沒有引導以色列人從最近的道路前往迦南地,出十三17-18有說明原因:「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上帝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經過一段時間後,上帝帶領以色列人來到西乃山,在西乃山停留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上帝在西乃山頒佈十誡、例律、典章給以色列人,又吩咐摩西建造會幕,等會幕建造完成、同時也把以色列人組織成一個行伍整齊的軍隊後才開始準備往迦南美地前進。
從西乃山出發,要進入應許之地得地為業,接下來以色列人要走什麼路線,行進速度的快慢、在什麼地方安營,停留多久之後再拔營起行是如何決定的呢?出四十36-38告訴我們:「每逢雲彩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往;雲彩若不收上去,他們就不起程,直等到雲彩收上去。日間,耶和華的雲彩是在帳幕以上;夜間,雲中有火,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以色列人行進的方向、速度不是摩西決定的,也不是各支派領袖開會討論決定的,而是由在會幕之上的雲柱、火柱決定。會幕是上帝與人相會之處,所以跟隨雲柱與火柱的引導,就是跟隨上帝的引導。
把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作產業是上帝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雖然以色列人在埃及已經寄居四百多年,但是上帝並沒有忘記祂的應許,當時候滿足時,就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說話算話,上帝一定會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得地為業。不過雖然上帝的應許絕對不會落空,必定會成就,但是摩西和以色列人還是必須一步一步跟隨雲柱、火柱,也就是跟隨上帝的腳蹤行。要跟隨雲柱、火柱的引導起行、紮營是一個不容易的挑戰,很可能到了一個有水的綠洲,百姓想多停留一段時間,可是一早起來看見雲彩從帳幕收上去了,那就要拔營起行;或許到了一個乾旱、炎熱、沒有水的地方,很想快快地離開,若是偏偏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雲柱都沒有任何動靜,身心真是煎熬。要過跟隨雲柱、火柱的生活需要放下自以為聰明、自認為好的判斷,憑著信心走向未知的道路。當然上帝是值得全然信靠的上帝,以色列人在雲柱、火柱的帶領下,最後還是渡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得地為業。
自從高中一年級信主之後,我在母會台北真理堂受到很好的教導,其中一個教導就是每個基督徒都要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一生跟隨上帝的引導,因為上帝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奇妙的計劃。真理教導雖然清楚,但是初信的我對上帝的認識太有限,非常不放心上帝的帶領,深怕上帝讓自己吃苦、或是帶領自己過一個平凡、普通、默默無名的人生,所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願意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總是與上帝討價還價,希望保留一些決定權在自己手上。上帝也非常尊重人的自由意志,祂容讓我自己作了許多決定,祂一點都不勉強人。只是自己以為聰明的決定,事後證明有許多都是錯誤、愚昧的決定。在經過一年半的掙扎與挫敗之後,我意識到自己的有限與無助,在高二升高三的那個暑假,終於作了一個決定性的禱告,把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願意學習過一個一生跟隨上帝引導的生活。
第一個重大的決定是考大學要填什麼志願,經過將近一年的禱告,我從上帝領受的感動是社會工作,在卅多年前的台灣,包括我在內也不知道社會工作到底在做什麼?但是還是憑信心把社會工作填為第一志願,聯考時也順利考上第一志願。後來上帝呼召我成為全職傳道人,在投入教會的事奉中就發現社工的訓練對成為傳道人大有幫助,上帝真是早就規劃安排好了!
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在台灣世界展望會工作兩年,隨後進入華神就讀,畢業後被我大學團契的輔導姚建徳牧師邀請至一個社區型的教會與他配搭事奉。有四年的時間與一位有經驗的牧者配搭真是上帝的恩典,特別是在前兩年剛剛從神學院畢業,許多方面不成熟、眼高手低、服事看不見果效而感到挫折時,上面有牧者遮蓋、引導、保護、協助真的是非常幸福。四年後姚牧師回華神進修神碩 (之後他又回到母堂事奉),把帶領教會的棒子交給我,於是我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學習。社區型的教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個年齡層、不同的靈程的弟兄姊妹都有一些,雖然還有其他兩位傳道同工配搭,但基本上教會的每一個事奉都要自己先參與,有了某個程度的經驗後才能夠逐漸交給其他同工負責。
華神畢業後九年,我所屬的台灣信義會總會徵召我去進修神學碩士,當時選擇去新加坡三一神學院進修,那是在那個年代總會鼓勵我們進修的神學院。能夠放下教會的事奉專心進修一方面為九年來不間斷的事奉帶來一些喘息、恢復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學習有關詮釋聖經更深入的方法論,對自己日後的講道、教導與面對多元文化的挑戰十分有幫助。
神碩畢業後一方面回到原本事奉的家家歌珊堂繼續牧會,但也被當時的監督楊寧亞牧師邀請參與更多總會的事奉,開始面對、思考眾教會的問題與需要,投入宗派制度與法規的更新。六年後被選為台灣信義會的監督,因為感到自己能力的有限,無法同時兼顧堂會與總會的事奉,另一方面也體會到若要推動一些改變需要全力投入,於是辭掉堂會的事奉,擔任總會全職的監督 (過去的監督大部分都是兼任的)。兩任六年監督的任期一方面繼續與總會團隊一起進行制度的更新與發展新的事工,而更耗費心力與時間的是需要處理堂會所轉過來的疑難雜症。一般堂會都不會希望總會干預堂會的決定與發展,所以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一定不會請總會幫忙,一定是等到問題嚴重到無法處理才只好請總會出面協助,而這個時候多半已經錯失處理最好的時機,而且傷害已經造成,雙方不容易客觀、理性地處理問題。很多問題都是十分艱難的,但基於職責所在也只能硬著頭皮與同工們一起面對、學習。
六年監督的任期期滿後基於個人負擔選擇成為道聲出版社的社長及台灣信義會神學教育中心的主任,透過文字事奉與神學教育來服事眾教會。去年因著台灣信義會與華神啟動教牧碩士路徳神學與教會建造組的合作方案,與監督、副監督交通後就決定2017年六月卸下道聲出版社的職務專心投入未來傳道人培育的工作。沒想到接下來就接到蔡院長的邀請希望我到華神擔任她的特別助理,分擔她部份的行政管理與協調的工作。經過幾個月的交通,得到台灣信義會團隊的同意,將我外派到華神事奉,看來上帝要我投入神學教育的程度遠比我自己想的還多。
根據研究, 85%的教會會眾人數不到200人,60%的教會,會眾人數不到100人。中小型的教會大概只會有一至三位全職傳道人,意思是中小型教會的傳道人不論對某些事奉的領域有沒有恩賜與負擔,都要負責領導、推動、執行教會每一方面的事奉。對於自己有恩賜與負擔領域的事奉當然有幾年的操練就可以勝任而且看出事奉的果效,但是對於沒有恩賜與負擔的領域就有可能會成為傳道人的重擔,因為不知道要從何著手,自己去摸索、嘗試也常常會遇見許多失敗與挫折。不過如果有人可以把每個事奉領域的基本動作設計成簡單的課程或方案,提供合宜的訓練幫助傳道人學會每個領域的基本動作,雖然只是三招兩式,但可以幫助傳道人完成最基本的職責、第一時間協助弟兄姊妹所面對的問題不會惡化,然後再幫助弟兄姊妹尋求其他教會或機構的資源作更深入的陪伴與協助,這樣就應該可以算是一個稱職的中小型教會傳道人。
如果用醫生的訓練作比喻,醫學院七年每位醫學生除了學習基礎醫學外,在見習時每一個科別都需要學習與了解,到了畢業進入醫院後才開始選擇一個專科接受比較深入的訓練。在大型醫院,每個醫生都有其專長的領域,不過其中有一科稱為家醫科,家醫科醫生每個領域都懂一些,但通常每個領域都不深入。除了大型醫院之外,第一線照顧人民身體健康的是地方診所的醫生。診所醫生雖然還是有分科,但或多或少也扮演家醫科醫師的角色,特別是在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診所的醫師是當地僅有少數的醫師,不管遇見什麼疾病都要先作判斷,遇見緊急狀況還需要採取應有的醫療行動,然後才是轉介到大型醫院的專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根據過去廿多年的事奉經歷,我個人盼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訓練家醫科傳道人的牧者,或許自己無法在一些領域中作出非常深入的教導與研究,但是希望能夠幫助神學生畢業後若在中小型的教會牧會,在每一樣事奉的領域中至少都能夠滿足教會與羊群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