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老師╱凃偉文
羅賓森(Haddon W. Robinson, 1931-2017)被譽為過去三十年來最深刻地影響福音派講道學的人。1 他曾在美國三間聲譽卓著的神學院任教加總超過五十年的時間,2 其間受邀至世界各處的神學院演講與開授短期課程不計其數。在 Baylor University 相隔二十年的兩次調查中,他都獲選為英語世界最佳的十二位講員(1996, 2018)。《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在2006年表彰他為過去五十年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位講員中的前十名。四年後當《講道期刊》(Preaching Magazine)評選過去二十五年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位講員,他依然名列其中。3
羅賓森成長於紐約市的哈林區,這是充斥犯罪、貧窮的社區。然而神透過他家庭(尤其是父親)的基督信仰與主日學老師認真、風趣的教學,保守他沒有像同齡朋友一樣,誤入歧途。有一天他在聽完 Harry Ironside 牧師的講道之後,在日記上寫道:「他講道一個小時之久卻聽起來宛如二十分鐘,其他人講了二十分鐘卻像一個小時那麼長,我想知道到底差別在哪裡?」探索此問題的答案成為羅賓森一生的志業。4 大學期間他沉浸於圖書館裡的講道學書籍和講章,畢業前就贏得一座卓越講員獎。在1950 年代初期,講道學(Homiletics)在達拉斯神學院仍是鮮聞的領域,同學們就要求羅賓森教他們講道。在畢業、牧會一段時間之後,他在1958年受邀回到達拉斯神學院開始教授講道學,從此委身於教導講道的事奉。
他的講道學名著Biblical Preaching: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於1980 年出版,由華神在1995年翻譯為《實用解經講道》。原書在美國兩次再版(2001、2014),華神也已於2020年將第三版翻譯,更名為《合乎聖經的講道》,此時距離原書的初版已經過了四十年。或許有人會質疑,時空變遷、物換星移,四十年前的書仍然可以幫助今日的講道者嗎?本文試圖透過再思羅賓森的理念,主張他的 Big Idea Preaching 仍然可以幫助今日講道者預備一篇合乎聖經的講章。
一、What’s the Big Idea?
羅賓森在書中花了一章的篇幅討論什麼是Big Idea(大點子),因此他的講道理論被稱為Big Idea Preaching。5 羅賓森認為一篇講章要能夠有效傳遞聖經作者的意圖與概念,應當如同一顆子彈,而非鉛彈。6 這個理念來自於修辭學和傳播學對聽眾聆聽體驗的思考。曾任惠頓學院院長的 Dr. Duane Litfin,同時是位新約也是傳播學者。在他特別針對基督徒所寫作的大眾演講教科書中就指出,在過去的兩千五百年,曾經研究並且實踐大眾演說的人,不論是古典希臘或羅馬的修辭學家、當代的傳播學研究者、歷世的講道者、各方政治領域的演說家,都主張一篇演說要能達至最大的效果,必須試圖發展單一、顯著的主題,並讓信息圍繞它來鋪陳。7
羅賓森睿智地指出:「講章失敗的原因,很少是因為包含太多概念,較常是因為太多互不相關的概念。」8 講道者往往只是針對經文中的字詞和片語進行解釋、評論,但卻沒有掌握整段經文的思路與脈絡,好使各個字詞、片語各按其職地串連、呈現出聖經作者在這段文本中的核心概念和意圖。這樣的錯誤其實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字詞本身若是沒有與其他字詞連結,並且透過上下文理的對照,就無法表達意義。只是單純、逐字的文法分析,卻沒有提升到概念的層次,那麼講章就變成在朗誦註釋書,也許有這裡一點、那裡一點的「亮點」,讓人聽了耳目一新,然而卻沒有成為一個兼容合一的 Big Idea,最終聽眾腦海中的印象只是散落一地的珠寶,而非一串具有整體設計感且引人注目的項鍊。
在一篇講章中呈現單一重要的概念也切合人類思維的方式。已故的達拉斯神學院講道學教授 Dr. Keith Willhite主張,人類的心靈傾向追求一致、次序與進展。人們會自然地從看似散亂、無序、片段的資訊中試圖分析其中的規律,判斷出一以貫之的主旨,因為當重點太多其實就等於沒有重點。為了達至一致性,人們試圖透過在凌散的觀點裡尋找出次序,辨識資訊之間的邏輯關連、順序安排,如同拼圖一般,一片一片地拼湊出完整統合的圖片。而幫助人們從次序中找出一致性的關鍵就是進展。每一個概念的主張都是由一連串的論據或理由所建構而成,而這些論據或理由可能以歸納式的發展引致可信服的主張,或是以演繹式的發展來支持、解釋、證明所提出的主張。講道也是如此,Keith Willhite認為,透過連續觀點的進展,講者可以按著修辭性的邏輯次序來呈現信息的一致性,傳遞合乎經文文本的單一、重要概念。9
羅賓森的 Big Idea Preaching 正是建立在人類思維與聆聽體驗的研究上所提出的講道理論,他認為零碎化正是釋經講道需要面對的潛在危險。許多自稱為釋經、解經的講章並沒有將經文字詞的評註整合為一,而且不能分辨出一段經文中,不同單詞、片語、句子之間的主從關係,對主要觀點與次要觀點的處理要不就是本末倒置,要不就是齊頭並進,傳講的信息變成放大抓小或是多點開花,給予的應用也無法真確地反映出文本的神學意圖和觀念並給予合適當代生活的勸勉。羅賓森慎重地提醒:「一篇有效講章的核心,必須是一個位居中心、統合一切的概念,忽略這項原則,就是將傳播學和講道學的專家們的忠告置之不理。」10
二、合乎聖經又切合時代的信息
羅賓森的 Big Idea Preaching 不單反映了歷代修辭理論與傳播研究強調信息必須傳遞單一概念的主張,藉由此方法所建構的講章同時是一個以文本為中心(text-centered)與以聽眾為焦點(audience-focused)的信息。講道者的挑戰在於發掘針對特定時空傳講的經文原義,同時掌握作者(A/author)在文本之後的神學意圖,並且因時、地制宜地將之應用在現代的時空處境中。羅賓森如此定義合乎聖經的講道以回應這個挑戰:
釋經講道是聖經概念的溝通,此概念是透過經文脈絡中的歷史、文法與文學研究而得,也藉此傳遞,聖靈將此概念先運用在講道者的個性和經驗上,再透過講道者運用到聽者身上。11
這個定義首先反映出講道者對聖經權威的順服,因為我們相信聖經是「神口中所呼出的」。12 雖然保羅寫作時意指舊約聖經,然而我們肯定整本新、舊約聖經都具有從神靈感而來的永恆權威,對歷世歷代的人都具有切身的意義,人當有的回應就是謙卑順服。因此羅賓森主張:「聖經作者的思維決定一篇釋經講章的實質。」13 講道要真的能夠達到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的目標,信息內容必須服膺於文本蘊含的永恆意涵(eternal significance)。講章的講道概念(Homiletical Idea)必然來自於文本的解經概念(Exegetical Idea)同時切合聖經作者的神學意圖(Theological Idea)。
一個以文本為中心且合乎經文意涵的講道,不應把宣讀的經文作為跳板,淪為替講員的「異象」,或是教會推動的事工背書,也不會太快地把會眾的需要讀進經文,扭曲了文本的初始意義。相反地,講道者應走近聖經世界,從文法、文理、文學、文化…等多重處境來探索經文對原始讀者的意義,藉由「捕捉經文的邏輯進程…決定單元的中心,並看出其他部分和中心的關聯」,14 將出自這段經文的眾多觀點匯集整合為單一、顯著、聚焦的解經概念。
誠如羅賓森所言,合乎聖經的講道不是向人講授聖經,而是從聖經來與人談論他們自己,目的是讓人從聖經來面對自己,而不只是聽見聖經歷史或考古的教學。15 因此合乎聖經的講道在表達經文意涵的同時也聚焦於聽眾的需求,讓真理應用在他們身上,好「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16 為了能夠傳講與今日世界有關,真實改變聽眾生命的信息,講道者必須將文本原始的解經概念提昇、擴充為普遍性的神學概念。正如凱瑟所說,每一段聖經經文都蘊含、表達了某部分的神學,編織了文本內容的部分結構。17 沒有進行神學性思考與整合的講章,要不就是停留在古代世界,成為註釋、串珠式的報告,或是產出太快跳進現代世界,缺乏處境化考慮的錯誤應用,再不然就成為充滿個人想像,讓人瞠目結舌的寓意信息。因此,講道者不單需要發掘經文內容、找出解經概念,也要關注聖經作者下筆時的寫作意圖和神學原則。透過觀察作者是否給予直接的評論或是記錄神開口的講論,評估上下文的脈絡來推斷作者的寫作和神學目的。這些都要求講道者應當具備聖經神學與系統神學的素養,從而掌握經文的神學概念以提出切合現代世界的應用,並且形塑一個邀請聽眾回應真理的講道概念。
一個透過解經概念和神學概念所引導出來的講道概念,一方面反映經文的主旨,切合作者的神學意圖,合乎整體的教義原則,另一方面專注於現代心靈的需求,讓這段經文的信仰原則向聽眾說話,要求他們在想法、態度或行動上回應上帝。正如上述定義所說的,講道的完整必須包含聖靈將概念運用在講道者,再藉由宣講應用到聆聽者。為了有適切的應用,羅賓森提醒講道者:「要應用一段經文之前,你必須先看這段經文如何啟示神,以及人們如何回應神、如何在祂面前生活。在現今生活中找出相同的因素。人們今日的光景,如何反映古人的罪惡、懼怕、盼望、挫折、憂慮、困惑?他們需要神的什麼形像?他們對那個形像如何回應或不回應?這樣,你才是誠實正直地從聖經經文走到現在處境。」18 講道者必須根據對聽眾的認識與分析,從前面的詮釋步驟與神學反思判斷哪些經文議題或神學原則需要解釋、需要證明或是需要應用,並且決定使用何種修辭證據—經文的、邏輯的、倫理的、情感的—來向特定聽眾闡釋、證實、運用普遍性神學原則。19 藉由上述的方法,羅賓森提供我們一個講道的哲學與方法,可以建構合乎聖經又切合時代的信息。
三、結論
合乎聖經的講道試圖透過這個從經文到神學再到宣講的路線,建構出一個單一、顯著主題的「大點子」講章。一篇有效的信息不能只是將經文散落的重點隨意拼湊,寄望任意的一、兩句話可以幸運地中的。當零散的字詞評註缺乏整合的功夫,不過就是一盤散沙,亂槍打鳥。事實上,一篇強而有力、改變人心的信息應當如同一個專一聚焦的「子彈」,精準地射中標的,完成講道的目標。合乎聖經的講道同時以聖經文本為中心,服膺經文權威,又聚焦在現代世界特定聽眾的真實需求,不論是屬靈、情感、生理各方面的需求。講道內容必須本於經文、合乎脈絡、忠於意圖,讓文本原意和神學意圖來引導信息的發展。同時這個信息要能適應不同的聽眾群體,提出切合情境的應用,才能讓真理有效地被聽見,並且在人的思想世界中產生作用,進而帶出想法、情感、意志、行為的轉化與更新。羅賓森的 Big Idea Preaching 建立在歷史悠久的修辭傳統與傳播研究的理論和實踐上,肯定聖經具備神所默示的權威,從經文到講章的發展依循著原意─神學─信息的詮釋路徑,並且看重對現代世界與聽眾的分析與認識。因此,即便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合乎聖經的講道,仍舊是今日講道者的最佳利器,能被使用在思想的戰場上,為主打那美好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