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宣教研究中心執行長/吳獻章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約一45~46)

從影響力來看,全世界最精彩的教育學家,不是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孔子、孟子或蘇格拉底,而是將加利利國小沒有畢業的漁夫提升成為使徒的耶穌!然而,約翰福音記載,正當這些後來變成使徒的漁夫,聽從施洗約翰「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的呼籲,跟從了耶穌,其中被祂呼召的腓力,將這好消息分享給拿但業,並強調這位耶穌絕非等閒之輩,人家可是五經和先知所預告的彌賽亞。焉知,拿但業竟然立刻嗤之以鼻,道:「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全人類最偉大的教育學家,被聖靈所膏的神子(約一32),只因祂道成肉身,取了拿撒勒卑微木匠的身分證,竟然被如此藐視,真乃情何以堪?

從基督論來看,耶穌原是與創造、統管萬有者同等,卻以「王者之尊」,服在約翰手下受洗;並且卸下霸氣的君王角色,謙和地騎著小驢駒進京城,接受眾人和散那的歡呼。祂在世最後一週的事奉,竟是跪下為門徒洗腳,之後靜默順服如待宰羊羔,痛苦地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令人無從理解……這種種舉動讓第一世紀的猶太神觀遭受莫大衝擊:高坐寶座的神之本體,怎能如此受苦、受羞辱?難怪彼得聽到耶穌要走十架道路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太十六22),充分表現對耶穌角色的迷惘和誤解!

教會歷史也充斥著對耶穌的誤解。主張「耶穌不是完全的人(~仙人),祂只不過看起來像人」的「幻影說」(Doceticism),這主張影響所及,曾使穆罕默德和回教徒誤認耶穌沒有道成肉身;另外還有宣稱「耶穌像神,但不是神」的亞流派。這兩者的教訓都與聖經所呈現「耶穌是完全的人與完全的神」的教義相抵觸(約壹二22,四1~4,五6~9),也都被教會歷史裁定為異端。拿但業那「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的爭議,繼續在教會歷史上拓展戰場!

不僅耶穌的身分曾被看扁,耶穌的開路先鋒施洗約翰,也屢遭詢問「你是誰」。約翰福音在精彩的序之後(一1~18),立刻記載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曠野施洗約翰那裡,聲聲催問祂:「你是誰?」「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覆差我們來的人。你自己說,你是誰?」「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什麼施洗呢?」(約一19~25)這位大過人間任何婦人所生的彌賽亞開路先鋒(太十一11),同樣遭遇身分認同的質疑、挑戰!

其實,「我們是誰、我們如何生存」,是最棘手、最吃力的哲學問題。拿了Templeton獎的加拿大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就為了這議題在他的巨作《自我的根源》(Sources of the Self)中,處理現代認同的形成。泰勒在《現代性之隱憂》(The Malaise of Modernity)一書中,一語道破現代人的特徵是「萎靡」(malaise),而陷入萎靡的核心緣由,就是自我認同的迷失。他指出,從理性主義以來,西方文化失去了中古世紀的屬靈視野,於是陷入追求自我、自我中心和自戀狂,並藐視群體的道德和價值(提後三2~4)。泰勒指出,這自我認同的迷思,背後的推手分別是德國的康德、法國的盧梭以及英國的洛克等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想家,而其源頭則是笛卡兒。

笛卡兒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所創立的世上第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卻是捨棄中古世紀的「神本」架構,而從「我懷疑」的理性思維出發,主張想了解就必須先懷疑(而非奧古斯丁所說:「除非你相信,不然你無法理解。」),推導出「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著名哲學命題,還試圖從中證明上帝的存在。然而,幾百年來西方文化就此從「神本」轉向「人本」,逐步陷入自己認同的迷思(包括失去社會共同的道德),表面上高舉人權,最後走向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這正是泰勒所說現代人萎靡的真正原因!難怪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認為,理性正像「鐵籠」(the iron cage)一樣,束縛住人類自身!

華人教會所熟悉的袁幼軒教授,就曾經歷吸毒、同性戀等「萎靡」(malaise)。走出萎靡的他,回憶自己陷入萎靡期間,最掙扎的議題正是「身分認同」。他以過來人的身分解析,觸摸同性戀者最核心的問題正是「我是誰」,而非世俗人類學所高舉性慾為一種合理的「人權」。論及性戀,他強調必須從「上帝的形像」與「罪的教義」開始,而非人權!

袁教授在《聖潔性戀》一書指出,不論是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人最根本的問題並非人權或原生家庭,而是「原罪」:原本按上帝形像所造的人,犯罪後人就失去其原有的尊貴地位,人的自我形象和性戀觀被原罪所扭曲,自我認同和「性慾/性戀」被「試探」所切割(John Owen語),人遂陷入迷茫、萎靡的困境。幸虧父母八年長期的禱告,袁幼軒才經歷到福音的大能,體驗到恢復自我形象的出路在耶穌。原來,罪人蒙恩的過程,正如約翰‧米爾頓兩本鉅著的書名──從《失樂園》(Paradise Lost)到《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

本文將從福音書(尤其是約翰福音),來追尋被趕出伊甸園後,遭受「試探」所切割的人,如何從自我認同的迷思和失樂園的萎靡中,重拾耶穌處理身分認同的典範,並靠耶穌引導我們進入與天父和好的復樂園光景。當你我的身分認同被誤解挑戰,乃至撕裂時,可以從耶穌學習如何將水平問題化解為神學思維,將自己所在意的人本「我是誰」,提升到神本的「我屬誰」,享受復樂園之樂!

1、被質疑時是回歸身分認同的時機

遭受質疑時,一般人很容易火冒三丈,基甸被質疑時就是動了肝火、殺了同族,從此士師記陷入將槍口從向外轉向內戰的火爆下場(士八1~17)。然而,當帶人進入復樂園的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一章中被拿但業看扁時,並沒有動肝火,反而是透過對話,使得拿但業洞察誰才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當施洗約翰被聖殿宗教人士質疑為何在施洗時,是後者檢視他確實是以賽亞先知所預告,曠野呼喊「修直主的道」人聲的時刻(約一19~23)。當尼哥底母夜裡來詢問耶穌,找尋祂「特異功能」的秘訣時,正是前者聽聞「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的重生真理之際(約三1~6)。

耶穌在畢士大池醫好三十八年的癱瘓,這讓骨科醫生和神經內科醫生傻眼的神蹟,立刻引發猶太人對祂在安息日治病的挑戰,這時,正是律法主義者的視野被耶穌所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我和神同等」的身分認同所提升的時候(約五1~18)。相同的,當耶穌告訴門徒不要憂愁,「我去我父家為你們預備地方,再回來接你們回去」時,是走出「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的迷惑,聽聞「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這真理的最佳時刻(約十四1~6)!

2、人類歷史是齣身分誤解的連續劇

約翰福音不僅記載拿但業誤解耶穌的身分,還記載因五餅二魚神蹟而吃飽的眾人,也誤解耶穌的身分,僅僅把祂設定為解救猶太人脫離羅馬帝國統治的工具(政治彌賽亞),聽不進祂的角色乃「生命的糧、生命的水」的靈性彌賽亞(約六章)。耶穌出生時,看著雅各之星來猶大地朝拜的東方博士,誤以為猶大的王該降生王宮,因此進入耶路撒冷去問希律王,遂惹出嫉妒的希律王,動起殺害耶穌、馬利亞、約瑟和東方博士的念頭,最後引爆了伯利恆兩歲以下小孩被殺的慘劇(太二章)!

舊約歷史書中也充斥著身分認同的誤解,其中大衛的經驗最多元。當撒母耳來膏耶西家兒子為王時,大衛被「冷凍」在伯利恆田間放羊;後來,大衛帶著糧食到前線慰問哥哥們,在歌利亞來喊戰達四十天的現場,道出「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竟然敢挑釁萬軍之耶和華軍隊」時,被一旁的哥哥們責怪,憑什麼來戰場攪和:你以為你是誰(撒上十六~十七章)?大衛在職場上更被誤解,即便幫掃羅除去軍事上歌利亞的威脅,並為他趕除靈性上從惡魔來的攪擾,掃羅竟然以為大衛想奪他的王位,數度調動全國精銳部隊追殺大衛!

猶大亡國前巴比倫三次來圍城期間,耶利米勸同胞投降免得被殺,反倒被全國上下誤認是猶奸,還多次幾乎被害死(耶三十六~三十七章)!被擄外邦的以色列百姓也以為上帝不愛他們,向上帝抱怨「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我的冤屈神並不查問?」就是為釐清這誤解,以賽亞傳「等候耶和華的必如鷹展翅上騰」的信息(賽四十27~31)!在末世,人類的信仰更是充斥著誤解:專愛那恨他們的撒但,卻恨那愛他們的上帝(啟九20~21),因此啟示錄立刻接著記載老約翰和兩個見證人傳道給被世界的神弄瞎的愚昧世人(啟十~十一章)。甚至,人間宗教界看到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Nick Vujicic),往往端著因果報應的腦筋詢問:是上輩子犯了什麼孽所造成的吧!這框架之下當然不能體會,在耶穌手中行大事的Nick所說:沒有四肢變成沒有限制(From life without limbs to life without limits)!

3、從誤解到了解是信仰必經的歷程

拿但業戴著有色眼鏡藐視耶穌,卻在兩回合的對話後,立刻對耶穌刮目相看,稱耶穌為拉比,並衝口而出非常有見地的稱呼:「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他的信仰被釐清、提升了,不再以為耶穌是「吳下阿蒙」。這從誤解到了解的必經過程,耶穌肉身的母親在迦拿婚宴中也親身經歷到了。馬利亞對耶穌所說:「他們沒有酒了。」似乎帶著某種程度的「關說」(正如天主教誤以為可以透過馬利亞向耶穌「關說」);但她立刻被耶穌的回答:「母親/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所點醒,姿態和心態隨即變得謙和溫順多了,轉向用人說:「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就接著上演了(約二1~11)。

從誤解到了解的歷程可能很長。迦拿婚宴的下文記載,門徒雖然因這神蹟信了耶穌,也親眼看見耶穌進入聖城後潔淨聖殿,但在耶穌被人用「你憑什麼三日內就可以重建四十六年才造成的聖殿?」質疑時,聽到耶穌「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的陳述時,他們也和其他猶太人一樣滿頭霧水;一直到耶穌走上十字架並死裡復活之後,才醒悟到耶穌所說要重建的「聖殿」,是指著祂自己在第三天死裡復活的「身體」說的(約二12~22)!

尼哥底母亦然。當他聽到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立刻滿臉迷茫地問:「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他繼續在那夜的神學課程中,聽耶穌「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的教訓(約三1~15),疑惑必然叢生。直到後來在十字架上仰望被同胞所扎的耶穌才得以完全解惑,並且跳脫暗暗作門徒的角色,在沒有人(包括門徒)為耶穌收屍的安息日/預備日,帶著一百斤沒藥和沉香,付上可能被同胞排擠的代價,公開地和亞利馬太人約瑟請求埋葬耶穌的身體,摸過耶穌的血(約十九37~42),親嚐「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下」的救恩!

4、最能了解被誤解感受的就是耶穌

整卷約翰福音充斥著耶穌被誤解的記述。約翰強調他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而動筆寫這卷福音書(約二十31)。因此,開場即與其他三卷福音書迥異,他特別引用五經鋪陳獨特且崇高的序:「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一1~18)

約翰福音如此尊貴的序(遠超過韓德爾的《彌賽亞》中高貴的序曲)裡,毫不隱諱地記載著世人並不領情:「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約一5、10~11)耶穌不僅被眾人誤解為政治彌賽亞,來跟隨祂的動機僅為了吃餅得飽,耶穌遂不再行五餅二魚的神蹟;就連門徒也聽不進耶穌「我是生命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的教導,從此門徒中多有退去的(約六35、58、66)。

其實,本書甚至記載耶穌經歷眾叛親離。祂曾被弟弟們所誤解,以「上猶太去吧……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對祂冷嘲熱諷(約七3);祂也被馬大和馬利亞姊妹倆所誤解:「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似乎埋怨祂明知道拉撒路病了,卻故意耽延四天才來(約十一1~44)。而那出賣耶穌的,不是外人,竟是十二門徒之一的猶大(約十八2~3)!就在被審判的夜晚,跟隨祂三年半的彼得不出耶穌所料地三次否認和祂一夥,不啻在公開場合羞辱耶穌(路二十二54~62)。最淒涼的是,祂的屍體掛在十字架上的夜晚,居然沒有門徒來收屍!我們若在十字架下,也一定誤解祂,正如先知所說:「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賽五十三4)。最能了解人間被誤解滋味的,就是最被人們誤解的耶穌!(待續)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