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長╱戴繼宗
因著上帝的信實與恩典,華神今年(2020年)正式邁向五十週年的歷史時刻。五十多年前,上帝感動了一些台灣教會領袖的心,並藉由他們創立了「中華福音神學院」,亦同時是台灣第一個研究所水平和跨宗派的神學院。「研究所水平的神學院」這個信念背後說明了,我們必須承認隨著教會中弟兄姐妹的教育水平提高,故此接受神學訓練的神國工人也必須回應整體社會的進步需要。「跨宗派的神學院」則是表明了基督教會各教派之間在多元中連結的重要性。
自1970年創校以來,華神已培育了2000多名畢業生分散在台灣、亞洲、北美、歐洲和全球各地,忠心在當地的教會服事,牧養主的羊。此外,我們也非常感恩,過去華神亦積極與不同的宣教機構合作,成為國度夥伴的關係,繼而差派校友到全球的宣教工場服事,把福音傳開。五十年後的今天,華神仍然持守起初的異象與使命,藉由我們主要的重點課程-道學碩士,訓練與裝備牧會人才,服事本地或各地華人教會的需要,而通過我們的跨文化研究碩士和職場事奉碩士課程,回應全球宣教以及職場宣教的趨勢與需求。
當然,考慮到我們所處身於日益複雜和多樣化的世界,華神還引入了其他同樣重要而且具研究所水平的學位課程,例如教牧輔導道學碩士、教牧碩士等。除此之外,我們亦為有意提升個人牧養、管理、關懷、解經講道、宣教等各層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之事奉者,提供神學碩士、教牧博士科、宣教博士科等進階課程;同時為了使有心事奉者,能利用業餘時間,接受正規神學教育,延伸神學教育為平信徒提供系統化的聖經與神學裝備,以進一步強化被莊稼的主呼召的工人,能在神國的拓展事工上,更有效的服事。
除了以上種種課程的規劃和背後的信念與看見,面對過去華神五十年來的使命傳承,在接任華神管理與領導職務時,上帝給我特別的感動,那就是三個簡單,卻很重要的詞:所知(Know)、所是(Be)和所為(Do)。上帝提醒我,這是作為華神正式和非正式培訓與裝備神國工人的最重要核心。
顯然,「所知」一詞傳達了在上帝的話語以及三位一體真神的知識上增長的意義。然而,這樣的知識一定不是某種抽象的知識,或是神學知識,而是我所說的:一種體驗性認識(experiential knowledge)。實際上,在整本聖經中,「所知」的概念始終是活化在我們日常生活與神相遇的實際經驗中。因此,對於華神的學生和老師們來說,我們都渴望呼應保羅的禱告:「使我認識(know)基督,曉得(know)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know)和他一起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腓三10-11),以致於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能更多、更大的經歷與知道認識祂。
「所是」一詞則反映出品格靈命形成的重要性,這是對每個神國工人都至關重要的。當沒有人注視時,我們的為人是對「我們是誰」的真實衡量標準,以及對「我們的存在」的真實描繪。通過對我們品格的口語/非口語的見證,我們的事工就得到了驗證(或是失去信用)。在華神,我們努力協助學生形塑他們的「所是」,通過團體生活和活動塑造他們的品格,我們期待在神學院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也包括老師與同工)都能經歷到如基督般的品格形塑與成長。
第三個單詞「所為」,直接說明了將「我們所知道」和「我們是誰」的行為付諸行動。有效的事工並非憑空發生的,而是我們的「所知」協同我們的「所是」,合力翻轉為行動而產生出來的。因此,我們的目標是期待看到每一個走過華神之門的學生,努力追求卓越,並在行動中尋求上帝的榮耀。就像大衛所言「…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詩七八72 )無論做何事,如同做在主身上,使那呼召我們的主得著尊崇!
所知、所是、所為,三個簡單有力的詞,構成了華神神學教育的哲學精神。如果您感覺到莊稼的主在全職牧養或全職跨文化宣教中呼召您,邀請您在禱告中考慮這所剛滿五十歲的學院,因為她將是您更好認識上帝的地方;您的所是將被磨練和塑造為更像基督的生命,並且您將被裝備成為更合主所用的器皿,為的就是要更有效的完成祂所託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