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長特助╱陳志宏牧師
自從今年五月初,華神遞出定稿版的立案申請書後,華神申請在教育部下立案、招生的日子已經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
個人因著華神加入教育部需要配合教育部對大學、研究所的規範,被蔡院長延攬至華神擔任她的特別助理,主要的工作是協助華神在法規與制度面上能夠與教育部的規定接軌。在這將近三年擬定法規與研究相關辦法的過程中,個人到目前為止對加入教育部的優點與缺點的體會如下。
加入教育部後的祝福與挑戰
其實優點與缺點正是一體兩面,同樣的要求、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在教育部的體制下招生,自然要接受教育部各樣的規範,許多方面必須制度化、公開化、透明化,而且要定期接受評鑑。優點是,在制度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提出問題。我們為何要如此規定?每個規定或條文背後的精神、理念是什麼?這些理念、精神符合聖經真理的原則嗎?缺點是,當我們訂了這些辦法,當然必須執行,而執行這些辦法需要投入許多的人力與時間,每位老師、同工的工作量會比以前增加許多。而且要將為師生人數成千上萬的大學所設計的法規,套用在只有兩所研究所,不到兩百位學生,僅十幾位老師的學校,就如同要大衛穿上掃羅的盔甲,非常地吃力。
加入教育部會影響華神的辦學方針與精神嗎?當然會!重點是,好或不好的影響。這全看華神的團隊,包括老師與同工抱持什麼心態及作法去因應教育部的要求。不可諱言的,加入教育部的確會提高華神對學術方面的要求,且老師發表論文與升等的壓力會大大增加。不過在教師評鑑的三大重點項目中―教學、研究、服務中,評估的比重及標準是由各個學校自行訂定。老師還是可以按照不同的恩賜、熱情、負擔來發展自己的特色。有的老師可以投入更多時間在學術研究上,有的則是在課程設計、教學法上更多著墨,抑或有些老師可以投入更多時間在關懷、輔導學生上,並且與教會有更多連結。華神在制度面的設計是比一般大學更看重教學與服務的,這應該也是神學院不同於一般大學的特色。當然有些老師會比以前投入更多時間在研究方面,這也是值得鼓勵的發展方向。
華神加入教育部後,學生就會更看重學術、知性的學習,至於靈性的培育與實踐就會變少、變弱嗎?答案是,不一定。針對系所的設立,教育部會想瞭解各個系所存在的必要性為何?要培育出怎樣的學生?將來畢業後他們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且學生需具備怎樣的核心能力?之後還要瞭解各個系所要如何透過整體的課程設計(包括正式與非正式教育)來培育出這些核心能力。課程結束後還要評估老師的教學是否達到當初設定的課程目標。
心繫教會牧養 加強學術研究
按照這個理念與精神,華神目前向教育部申請成立兩所研究所,分別是神學研究所與教牧宣教研究所,兩所研究所下還有不同的招生組別。各個系所要培育出怎樣的學生?答案其實應該要問送學生來華神接受教育、訓練的教會,而不是教育部。教育部只負責要求學校設立制度、按照辦學理念與特色訂定目標,並且定期評鑑學校是否達到自訂的目標。
所以華神訓練出的學生還是應該以教會的需要為依歸。如果教會最需要的是能夠建立教會的牧者、是門徒訓練的導師、是能夠陪伴、安慰人的輔導者、是能夠投入跨文化宣教的人才,那麼華神的課程設計模組就必須提供可以培育出這些人
才的核心能力,然後定期檢視、評估每門課程是否達到其設定的核心能力。當然華神也可設計以培育神學教育人才為主的課程,因此對於學術能力的要求當然是不可少的。如華神能善用教育部輔導幾百所大專院校,從經驗中累積發展出來的規範,這會幫助華神的辦學品質有長足的進步與提升。
如果華神面對這些規範與要求只是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態度,去勉強自己符合相關規定,那麼加入教育部不但未蒙其利,反受其害。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有時要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求主幫助華神因加入教育部從而提升辦學經驗,好培育出華神一貫堅持的異象和使命―訓練學識、靈命、事奉都能合乎主用,委身於教會建造的時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