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研訓中心主任/莊舒華


若我們要來認識正在竄起的新世代,也就是約從1995 年後到 2010 年間出生的這群兒少,不知道在我們的腦袋裡會連結出多少的現象與解釋?這群在學者專家口中的 I(Internet)世代,或者Z世代,正帶領著我們走向一個與過往經驗截然不同的未來,這個世代改變的快速已經不是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做測量,而是在一天內就能發生讓我們感受驚奇的變化。

這樣的一個世代,從起初就是在各樣環境發生不預期的意外下展開。1999 年的 921地震、2000 年的911事件、2003 年的 SARS、2007 年的金融海嘯,以致到今年幾乎使全球活動停擺的新冠肺炎,足以成為他們成長舞台上的背景,而這樣的不穩定與經濟的衰退,也為他們帶來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或認為沒有什麼是不能被突破的框架。

另一方面,個人的自由被極度的高舉,也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權利。個人自由推展到極致,就是「安全空間」的膨脹,只要有各樣的人、事、物會造成個人的不安全感受(微侵犯),這些都可以成為抗議或繞道閃避的理由。(注1)同時,性取向的不固定,對於個人選擇的包容性大大提昇,這個時代也在各樣風向的推波助瀾下,重新改寫了人類數千年來不曾動搖過的婚姻與家庭定義。(注2)

最後,讓我們感受到最大的挑戰乃是來自網路,這個出生就在 wifi 環境下長大的世代,只要一鍵上網就能連結古今中外的所有資訊,當過多的資訊送到他們的面前,如何判斷與回應,就成為他們如何經營未來人生的挑戰。(注3)

這樣的世代在世界的眼光看來,正充滿著蓬勃的朝氣與可能性,創業圈將其稱之為改變社會的新世代力量。如同他們成長的背景形塑了這個世代,這個世代也正運用著他們的資源與特質接續著對文化的創造,而我們都將深受他們所帶來的影響。(注4)

世界面對Z世代的興起期待非常,然而反觀教會界,卻能感受到對這世代的無力感正預備著如浪潮般襲擊而來。美國宗教新聞社的研究報導,這十幾年間美國的基督教正在經歷大衰落的困境;(注5) 甚至有學者指出,Z世代將是美國宗教史上最不敬虔的一代。(注6)有人稱其為活在數位巴比倫的新世代。

面對這樣的世代,教會當如何因應與改變呢?無獨有偶地,在近來許多探討牧養Z世代的研究書籍中,時常提起了詩篇78篇1至8節的經文,或許也能成為我們在牧養最初的起點與反思。

詩篇78篇落在詩篇的卷三,有學者研判這是在被擄時期所編輯,在被擄的時期,以色列群體面對信仰的低潮,亞薩試圖從先知的角度帶來提醒這個群體。在78篇的1至8節提到了三組角色-列祖(父親)、子孫(孩童、年輕人)與世代。父親的角色在於教導,子孫的角色在於明白曉得,而世世代代就在這樣的信仰傳承中維繫與神的約跟關係。這段經文提醒著以色列人,每個世代都必須認識神所啟示的話語、記念神的作為、遵守神的命令,並記得自己是誰,也就是在救恩關係裡的位置與回應。(注7)所以,「述說給後代聽」的這個行動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也是信仰傳承的延續。以色列群體透過節期、宗教儀式與日常生活的各種操練,在其中塑造了不同於其他民族的文化與生活經驗,在被擄的異地維持了民族的獨特性與認同。

世代的差異性並非屬靈問題所造成,而是生活經驗帶來的差異。身處Z世代的環境,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他世代在此的為難,當前面的世代從轉盤電話進入到按鍵、再到手機,是以數十年的時間在進行改變,然而現在的世代卻是在十幾年間讓手機不再只是單純的打電話,而有了更多從前意想不到的改變。如同前面所提及各種因素所帶來的塑造,倘若過去的世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我們能否有把握說我們不會變成這樣?

因此,在面對Z世代的牧養時,我們或許該有一個體認,Z世代是什麼呢?「Z世代是早前的世代所作的決定產生的文化產物」。(注8)因著過去世代在前進的當中所作的各種決策與發明,帶來了形塑他們的時代舞台。既是如此,那麼如何養育他們,也將會成為改變Z世代的一個重要變數。(注9)換言之,一個「家庭宗教化」的程度多寡,也就是家庭在談論信仰的頻率、參與宗教活動的密度、親子共同參與服事與助人的次數…等。在這些具體行動下所帶來的宗教化影響,或許將會成為影響青少年信仰成熟的重要因素。

然而,基督徒父母是如何看待信仰在家庭生活或教養裡的呈現呢?在過往的調查裡,普遍看見在父母與青少年一起從事的信仰活動中,只有禱告的頻率還算高,但對於讀經、討論信仰議題卻是少得可憐。(注10)這樣蜻蜓點水式的信仰活動,再加上普遍重視課業過於教會生活的取向,在教會內的信二代如何能不軟弱?

在《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一書裡,陳維恩牧師為我們留下了一段非常發人深省的故事。別姆族人巴德在將要離世之前,對他的族人信徒們這麼叮囑:

「在離世以前,唯一擔心的就是我的兩個小孩。希望當我走了以後,你們可以幫助他們,但不是在食物或衣服方面。我的意思是他們現在年紀還太小,無法明白神的話,我擔心他們沒有機會知道耶穌所成就的道路。所以,我把孩子交給你們,請你們將神的話語教導給我的兩個孩子,讓他們知道耶穌是使我們回到天父身邊唯一的道路。」(注11)

這位貧窮父親在離世之前,所希望的不是他的孩子們衣食無缺,而是擔心他的孩子們不知道神的話、不能經歷基督的救恩。這樣的擔心會是教養Z世代的基督徒父母所擔心的嗎?

《甩不掉的信仰》一書中提及什麼是「信仰傳承」呢?關鍵就在於要幫助下一代建立對福音及聖經信仰清楚並真實的認識。(注12)面對在研究學者眼中視為「靈性文盲」的Z世代,他們存在著對福音的認識模糊不清,並且向神祕學與鬼魂開放的危機。(注13)身為基督徒父母在此刻必須承擔起信仰傳承的責任與長進。如同教育改革推行的108課綱,強調的是結合知識、行動而成的全人素養,這樣的素養必須是在生活中真實的學習與發生,不是單純知識的教導與吸收。德國的教育學者這麼說:「人性只有在實際地理的、歷史的形塑中才能清楚鮮明地形成;在宗教領域亦是如此」。(注14)

如同詩篇78篇所提醒我們的,父親承擔起信仰教導的責任,幫助孩童能夠明白神的話與具備實踐的能力,讓興起的每一個世代都能在當中被信仰所孕育的環境而形塑,才可以培養出能夠抗衡這世界文化潮流的未來門徒。

面對Z世代的興起與流失,教會首要重新思考對基督徒父母的門訓與牧養,幫助基督徒父母認真面對自己的信仰,並對福音與真理有清楚且真實的認識,也訓練他們能夠有教導孩童信仰的能力,而不是一昧倚靠教會一週兩到三個小時的聚會與主日學。因為父母對於信仰的態度與實踐,將會成為在這世代中,堵住信二代流失的第一道防線,以及傳承信仰最核心的學習單位。

「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祂的能力,並祂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好叫他們仰望神,不忘記神的作為,惟要守祂的命令。」

注釋:

  1. 葛瑞格路加諾夫、強納森海特著,朱怡康譯。《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台北:麥田,2020。頁63-77。
  2. 雅各懷特著,古志薇譯。《擁抱Z世代:後基督世代的牧養思考》,香港:道聲,2019。頁5、26。
  3. 同上,頁30-34。
  4. 湯瑪絲辜洛普羅斯、丹凱德生著,林添貴譯。《Z世代效應:改變未來企業經營的六股力量》,台北:時報,2017。頁17-50。
  5. https://religionnews.com/2014/08/01/five-signs-great-decline-religion-america-gallup-graphs-church/
  6. 珍特溫格著,林哲安、程道民譯。《 i 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新北:大家,2020。頁149。
  7. Mcmillion, Phillip E. “Psalm 78: Teaching the Next Generation”, Restoration Quarterly, 43 no 4 2001. Pp.219-228.
  8. 《擁抱Z世代》,頁37。
  9. 《擁抱Z世代》,頁41。
  10. 馬永年、梁婉華整理報告。「2008教會信二代信仰調查報告」,華神青少年研訓中心。
  11. 陳維恩著。《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一個台灣家庭離開矽谷優渥生活,搬至火山小島的宣較故事》,台北:格子外面,2019。頁188-190。
  12. 拉鮑威爾、查普曼克拉克著,朱珮吟譯。《甩不掉的信仰:將信仰牢牢黏住下一代的良方》,台灣:道聲,2013。頁41。
  13. 《擁抱Z世代》,頁182-189。
  14. 艾伯特比辛格著,陳惠雅譯。《與孩子談上帝,千萬別敷衍:為什麼兒童宗教教育很重要?》,台南:南與北,2016。頁75。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