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韋利蒙 (William H. Willimon)
神藉由講道邀請我們對話,神使用傳道人吸引世人進入對話。沒有哪一篇講道是完美無瑕的,傳道人只是人,但奉神的名講道,倚賴的是這位義無反顧救贖人的神。同時,講道也不僅是屬人的公開演說,神運用講道所帶出的功效,是超乎我們所能測度的。
約翰加爾文面對講道時的神人共融,他感到稀奇:「一個人站上講壇但求神能藉著人的口說話,但求神施恩,與我們同在,得用凡人成為祂的信使」。「傳道乃傳神的道」可由喬治杭辛格,所謂的「迦克墩想像」來理解。從巴特在《教會教義學》(Church Dogmatics),處理「神的道與經驗」,直到巴特之後認為,所謂神人協作乃是「神與人之間,並無混淆或混雜,亦無相互轉換」。
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可用於解釋巴特的啟示觀。亞波里拿留派爭論不休,該派過度強調基督神人二性的不可共量;涅斯多留派則凸顯,基督神人二性的區隔與差異;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則進一步認定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的正統性,其要旨在於凸顯悖論,而非簡化教義。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欣然讚歎,聖父聖子同質同體的奧祕。
以下是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的定義:「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祂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聖靈臨到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是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的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各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一個實質之內,並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卻是同一位子。正如眾先知論到祂,自始所傳揚的,主耶穌基督自己,所教訓我們的,諸聖教父的信經,所傳給我們的」。
基督的神人二性,合於同一位格,這是位格合一論。但神人二性不該相互混淆、混雜、分隔或抽離,基督真的是完全且徹底地神聖,而在同一位格中,亦為完全且完整的人。
巴特對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的解讀,讓他強烈主張神的全權,可以與不含命定論的人的自由共存。講道可以是人與神連結之處,透過迦克墩所構築的,不對稱、親密與純全的形態。「神絕對是先打頭陣的,而人僅能跟從。即使是基於神全權的言行、神自由的治理、審判、拯救與啟示,這些事件亦可視為人的行動、熱情、努力與經歷,反之亦然。」這是巴特的見解。不對稱代表神的話語,先於人的話語,後者僅可視為,對神發命的回應。親密代表神的話語與人的話語,可以同時發生,反之亦然,進入合一,而非分隔。純全代表神的話語與人的話語,可於密契之中共存,但神與人之間並不相互混合。
當講道成為神在說話,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與馬利亞的神在說話,也就表示,神主動維持,神與人之間的對話。神以人的語言說話,乃為鼓勵人與祂相會相契,好將我們寫入祂的歷史。基督不是因為原案失敗了,而成為神的備案,基督乃是神在永恆中,自決不願少了我們。人與神的互動,乃由道成肉身的奧祕所決定,神決定自我受限於人性。這形態儘管不對稱,卻全然親密,且並不減損神性,也不與人性相混。
講道誠如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所揭櫫的奧祕。人說話變成神說話,伯利恆的奧祕再現,奇哉偉哉。神降生為有血有肉的嬰孩,進入毫不完美的人類家庭;永恆無限的神,化為純真無邪的嬰兒,但祂的神性不減。「以馬內利」降生為猶太人,神與我們同在了。因此巴特大談,透過揀選,神與人之間產生連繫,形成所謂「雙面間諜」,讓神與人的話語共生共存,是不受分化,同為一體的合一。
因為神揀選我們親近祂,人的信並不是不假外力的自發自生,否則就落入了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不僅是因為我們是有罪、有限、軟弱的。但也是因為我們受造不僅是為了相信,我們受造乃是為與神對話、與神相契。與神對話,並非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基於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的確據,講道的生命力在於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的主,堅決與我們對話,而這就牽涉到呼召。
儘管阻礙重重,但因著神的恩,我們得聽,成為門徒表示我們深受吸引,展開了神與人之間的對話。人性儘管多方受限,仍受神的邀請。神在基督裡,束身於我們,好讓我們發現委身於祂的自由、進入受造的喜悅,神「將一切都更新了」,而我們也有分於其中,「教會是祂的身體」,是基督在世上揀選的代表,
並保證「我們所傳的」不是「枉然」(林前十五14)。因為神的話常是呼喚語態,因此講道不能只是演說,也必須是召喚。
神的道需要體現、實踐、履行,特別是那些聽從動員令的人。傳道人不僅是傳令兵,同時也是徵募、召集人,基督藉此招聚祂的百姓,好差遣他們成為見證人。「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林後五18-19)。完全是神,也完全是人的基督,不僅使我們與神和好,也差遣我們出去。救恩與呼召息息相通,因為「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先是神說:「誰肯為我們去呢?」再來才是人回應:「我在這裡。」神話語的呼喚,透過迦克墩的形態展現(賽六8)。
疫情加劇時,我的一個學生,現在是北卡羅萊納州東部,一間美籍非裔教會的牧師。他透過手機講道,而會眾有貨車駕駛、超商員工、照護與清潔人員等。他傳講的經文是創世記五十章20節。「兩週前,你們還在進貨上架,或清理便盆,但耶穌能運用這害人的病毒,讓你們成為見證,讓社區看見有這麼一群,敬畏耶穌勝過畏懼病毒的人。或許你從前說,工作是為了餬口啊!但耶穌如今要你說,工作是為了作見證,如今你是神在鎮上的密探,人們若問你為何忠於所託,你就說:是為了耶穌,想聊聊嗎?」神透過病毒、透過傳道人,宣告聖經經文,讓受洗的兒女,幫助世人免於沉淪。
以下是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針對講道事奉,歌詠道成肉身的奇妙:「真道的傳揚,乃奠基於耶穌基督道成了肉身,這不是一度為人所接受的道理,不是個人化的經驗,也不是某種綜合感受的複製;講道也不是隔靴搔癢,似乎總抓不到背後的真相。傳道就是傳基督道成了肉身,就是傳基督自身,我們傳揚基督,見證祂的昔在今在,藉著祂,我們觸及歷史面的耶穌。因此真道的傳揚不是某種媒介、不是幕後主角的投影,而是基督道成了肉身,在祂的羊群中,大步行走」。
傳道憑恃的是神奇妙的引領,好比聖靈臨到童女讓耶穌降生。至高者的能力「蔭庇」馬利亞的子宮,與被釘十架的耶穌死裡復活,都是出於神的神蹟。就算強度不同,講道仍須倚賴神蹟,神遠從高天而來,我們經歷新生,卻不是倚恃己力。門從外頭開了,死裡復活,新天新地成為可能,復活節再現。講道是神擁抱我們,瑕玷滿身的人性,神甘願「成為人的樣式」,讓人得以與至上的神和好,伯利恆的神蹟再現。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