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明璋牧師/五十週年系列講座籌備委員會顧問


    今年適逢華神建校五十週年,神學院邁入一個新紀元,同時八德新校區落成,即使在百忙中,校方和教授們卻很早就開始籌畫這次的講座,以此作為「五十週年系列講座」之一,亦是五十週年慶的第一個大型活動,顯示出對本次講座的高度重視。

    學院期待講座能帶出承先啟後的意義,因此在主講者和講題的安排,煞費苦心,一方面秉持著過去對華人教會和神學教育的委身,著重在主工人的培訓,另一方面前瞻未來,尤其是中國大陸教會的發展的屬靈需求以及幾千萬基督徒的神學教育的需要,因此對講題的安排站在保守派福音派的神學立場,首先回顧反省廿世紀前半的中國教會與神學,探討這些課題:「中國教會歷史對理解今日教會的意義—中國教會歷史的大框架」、兩堂「二十世紀初基要主義運動之歷程特點及其對中國教會的塑造」、兩堂「中國基要主義與社會文化關懷」;然後切入講座的核心主題:「中國教會神學教育的過去與今日」共兩堂;最後兩堂則是姚西伊博士多年來對中共統治下的大陸教會的研究和前瞻:「從文革到改革開放:今日中國大陸及其處境的現狀檢討」、「總結與展望:中國教會的中國道路?」。針對這些主題,籌備小組也精心邀請了港台多位學有專精的神學教授做回應,期待讓講座更具深度和廣度。

    以上主題都是姚西伊博士專精,所以他是本次講座最適合的主講者。尤其他是華人世界少數同時精通西方教會史和中國近代教會歷史與神學的學者。

    姚西伊博士,北京出生,於南開大學取得歷史系學士學位,主修世界史;然後繼續攻讀南開大學歷史系碩士,主修歐洲中世紀與宗教改革史。畢業後進入北京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該所《世界宗教資料》編輯部擔任編輯和研究工作。後到北美信主,他首先在門諾會聯合聖經神學院(Associate Mennonite Biblical Seminaries,美國印地安那州,1990至1992年)取得碩士學位,主修基督教史,並於1995年在波士頓大學神學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Theology)取得博士學位,主修近代中國基督教史。

     其後他加入門諾會差會,並回到中國社科院宗教所做訪問。2003 年出任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同時也是中神的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講授:「世界基督教史」、「中國基督教史」、「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在中神期間,無論是當研究員、中心主任,他與同是教會史研究學者的楊慶球老師、宋軍老師,合作無間服事大陸和海外的華人教會。2012 年他返美,在美國波士頓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擔任副教授,從事研究和教學、學生靈命培育,主要講授「基督教傳播史」,也協助推廣該學院專為華人成立的神學課程。無論是在北京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香港中國神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波士頓戈登康威爾神學院,他都一直從事教學和研究。

    姚西伊博士領受上帝給他的託付就是以學術研究和神學教育來服事教會。他形容自己是多年的寒窗苦讀,多次的跨國舉家大搬遷,經歷種種的辛苦和挑戰,就是要在神學教育的崗位上,為中國教會和普世華人教會時代工人和福音使者之培育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由於對中國大陸的教會有著深厚的負擔,無論他在哪裡任教,對於中國大陸教會的發展與人員的培訓都是盡心竭力,也是他在神學院工作的重要關懷。

    姚西伊博士個人的神學多少受門諾會傳統的影響,因此其神學立場顯得更接近基要派或保守派。學者認為他的神學與大陸家庭教會的傳統比較接近。但其論述卻客觀嚴謹,我們認為與他個人特色有關:信仰敬虔,學術精深,爲人謙和。

由於在海外接受基督教信仰,他沒有傳統中國教會的包袱(如三自教會和家庭教會之爭、或傳統中國教會的屬靈觀),而且在信主前已經是一般學界的教會史學者,在北美信主獻身後,進入神學院主修的仍是教會歷史,這些整合的特質讓他的寫作有兩個特點:一是比較客觀,不易落入意識形態的框框,例如,三自或家庭教會之完全的對立矛盾與衝突;二是他沒有港台的一般基督教史學者不通神學,或是從神學院出身研究教會史因而不容易跟一般學界對話的缺點。對基督教的歷史和神學都精通,造就他能對基督教信仰作時代性且系統性的鞭辟入裡的分析。

    不只如此,姚博士具備良好的外文能力,因而能使用大量差會和國外資料,直接追溯到第一手最原始的資料,所以提出不少不落俗套的洞見,提升了整個基督教在華史的寫作層次。

    姚西伊博士發表在學術期刊的論文約有三十餘篇,在網路上容易蒐集,這些文章都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也是他所專長有關廿世紀中國教會的各類的神學議題,更是姚博士的研究精髓。

    姚博士專書則有三本,這也是他最重要的著述:
 1. 他的博士論文:The Fundamentalist Movement among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1920-1937. Dallas, TX: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3.

 2.《中國基督教唯愛主義運動》。香港:基道,2008。

這是中文書籍中唯一一本系統性論述唯愛主義的專著,本書論述自1900-1949年,唯愛主義思想的脈絡與特點。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唯愛主義運動歷史與思想的概論,下篇為唯愛主義代表人物個案的探討。透過橫、縱兩個角度,幫助我們認識這個曾在廿世紀上半影響中國基督教思想的社會倫理思潮,為何逐漸地被邊緣化甚至被拋棄。唯愛主義更重要的一個意義是呈現中國基督徒尤其是自由派的基督徒知識份子在國難之中,因實踐及持守真理所呈現的掙扎以及遭受的壓力及張力。吳耀宗的轉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3.《為真道爭辯——在華基督新教傳教士基要主義運動(1920-1937)》。香港:宣道,2008。

    這本書是作者將他在波士頓大學神學院的博士論文The Fundamentalist Movement among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1920-1937,經過修改補充後再出版。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好書。

    本書跳脫了華人教會界過往論述基要派的一些弊病:例如只是單單從獨立教會、一些華人奮興佈道家、弟兄會的觀點和事蹟等比較片面的研究方式;或只是單論北美的基要派和自由派鬥爭,至於這場鬥爭如何影響中國教會,往往語焉不詳。本書極有價值之處在於其所探討的在華基要派一些重要機構、組織和傳教士個人,在這場基要派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有非常清晰的敘述。而和此運動有關的當時主流宗派教會中的一些具自由派色彩的組織、機構以及傳教士,如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金陵神學院、「平信徒海外事業調查」和賽珍珠(Pearl Buck)對傳教工作的批評等等,都有詳實的探討。過去中國教會史在上述的兩個層面都缺乏專著或論述,即或有所提及也未深入探討,姚博士的研究一掃這些缺失,這是本書對華人教會史研究的重大貢獻。

    這次講座許多的論述都來自他這本書,建議大家不妨事先閱讀。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