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任老師╱劉加恩


神聖的呼召

在世界的局勢和大環境瞬息萬變的後現代,許多人開始視變動為世界的常態,這個現象產生了一種副作用:人逐漸失去對事物價值感的敏銳,甚而逐漸失去對神的信心,也讓人逐漸對於神聖呼召失去了忠心持守的心志。葛尼斯(Os Guinness)在《一生的聖召》一書中曾經提到:「呼召是神毅然決然地呼喚我們就近祂,以致於我們全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所擁有的每個事物,都投注一種特殊的忠誠與活力,在生活中回應祂的呼喚並事奉祂。」作為跟隨神的人,我們乃是因為領受了神聖的呼召於是能夠專心一致,不因為變動而分散注意力;反而在回應呼召的同時,找到生命真正的價值並重拾對神的信靠。

由於馬丁路德曾經論及屬神、屬世的國,同時加上多處經文的描述方式,容易讓人誤以為神、鬼乃是兩個國度中掌權的角色,導致許多人傾向以屬靈、屬世的二元角度來思考。因此某些教會開始對世界沒有任何興趣,也不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進而在對呼召的理解上,也逐漸傾向認為只有聖職人員才需要面對此議題。但若回到信仰的原則便會發現,兩個國度之概念只是表面的理解,實際上在神的主權中,只有一個國度,也因此所有人都需要面對呼召、都必須回應基督的主權。基督徒所領受的主要呼召,乃是蒙神呼喚而成為祂的兒女,並且開始走向祂且為主而活;在此同時,所有跟隨主的人也領受次要呼召,使自己能夠以某種方式、在某些人中間,成為基督耶穌的見證。主要呼召讓我們屬於神,而次要呼召則帶領我們以不同形式成為主的見證;主要呼召優先於次要呼召,而次要呼召則具體呈現主要呼召。當人們在追尋呼召之時,需要在個人的領受與群體的見證中,找到合適的平衡。

不是罐頭人生

現代社會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到處充斥著開罐頭的理論:人生中的每個動作就好像罐頭一樣,許多人把考上好學校、交到好朋友、進入好公司、學習某些成功人士等概念,包裝成不同的罐頭,於是告訴人只要打開這些罐頭,就是成功的人生。因此開始有很多人一直打開別人的罐頭,過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罐頭人生,而這樣的概念也容易反映在呼召的尋求上。

當基督徒看見偉大屬靈前輩所建立的美好榜樣,常常會在羨慕中模仿,甚至到一個地步,會希望複製他人的人生,然而這是因為過度看重群體的認定而忽略個人的領受,於是輕忽了神聖呼召的獨特性。當我們回到聖經中,會驚訝地發現:神對每個人的呼召都是量身訂做的,我們無法找到任何一個人蒙召的經歷,與另外一個人完全一樣,每個人都有他們經歷神、遇見神的特殊時刻:摩西遇見神的方式與以利亞不同、保羅跟隨主的經歷也和彼得不一樣。故此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千萬別將他人身上的呼召,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

人生沒有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而是在神創造的心意中,由祂引導我們前往個人性、獨特性的方向,以致能成為某些人特別的祝福。當我們回顧自己的成長背景,過去的專長、興趣,或是曾經接受的裝備、知識,甚至是曾經接觸過的人、事、物,會發現所有人都是獨特的,卻也在這份獨特中,造就了今日的自己並領受了屬於個人的託付。呼召不能複製,不會被年齡層、職稱、事工侷限,呼召更不是只重視群體而忽略個人的獨特。樂意跟隨主的人,只有敏銳神的帶領,才有可能跳脫罐頭人生的限制,真正忠於神的呼召。

不是無頭人生

1986年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在洛杉磯的哈佛學校(現改名為哈佛西湖學校)發表了一篇畢業演講,提到讓自己生活變得悲慘的四個方式,其中一點是:「要反覆無常,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他提到這樣做的人,必然成為龜兔賽跑中的兔子,只不過那些獲勝的不再只是優秀的烏龜,而是平庸甚至有殘疾的烏龜,都能跑贏這隻兔子。

現今這個世代,反覆無常似乎成為常態,人們無法專心一致地在自己的崗位上,更不甘於所領受的職份,以致無法恆久持守在自己的託付與呼召中。仔細觀察教會生態,便能輕易發現許多外表敬虔者,往往用屬靈的高話,合理化自己反覆無常的人生:「因為看見有需要!」、「因為神有特別的感動!」等,似乎原先所領受的呼召,瞬間變得不重要。雖然每個人都有尋求的階段,但卻有太多人在尚未清楚之前,就以斬釘截鐵的方式讓人誤認其準確性,而後會以喊著屬靈的口號、掛起屬靈的旗幟,美化自己無頭蒼蠅般的轉變。因此從昨日宣稱有神學教育的託付,今日轉瞬間變為有宣教的呼召,明天就又回到牧會的感動,雖然各崗位都是美好事奉神的方式,但當這些反覆無常的情況不斷出現時,不禁讓人懷疑是缺乏計畫、挪移帳篷、擇木而棲、抑或呼召不明確?

神聖呼召提醒我們,只有真正跟隨基督,才是跟隨基督的人,意思是要放下所有對於其他事物的忠誠,並且不以任何其他事物高過基督在我們生命中的地位。然而在高舉羊群需要、高舉家庭價值的世代中,人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會以婚姻、配偶、子女取代了生命中基督的呼召,或以滿足他人需要、切合時代而取代了古舊十架上的託付,缺乏了單單跟隨、遵行與為主犧牲的決心。當基督徒太過看重個人性、走向個人主義,便忽略了神選召的是信仰的群體,在神的百姓中有著共同持守、堅忍的責任。基督徒需要委身於群體的呼召,以致能夠免除個人主義的傾向,在個人呼召中建造教會、尊主為大。

量身訂做的呼召

使徒保羅對神的認識,成為他領受呼召重要的基礎。使徒行傳中三次記載保羅歸主的事蹟(徒九1-19、廿二4-21、廿六9-18),其中的兩次乃是他在官長面前的分訴(廿二4-21與廿六9-18),那是生死攸關的緊要時刻,但他述說的卻是從天上來的異象,他不在乎自己囚犯的身份,更不在乎自己可能隨時喪失性命,他只在乎是否違背天上來的呼召。因為他清楚知道,從信主那一刻起,神要他做的,就是將彌賽亞見證出來。從神領受的呼召,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記號,在劍拔弩張的環境中,即便馬上要面對生命的終結,卻因為這個異象,他持續向眾人宣講福音。保羅知道,一旦持守住這個託付,他的一生就是有價值的,縱然遭遇了患難、逼迫,甚至被殺害也在所不惜。保羅知道真正要面對的,是當他見主面的那一刻,能否勇敢地說自己沒有違背天上來的呼召。雖然需要付出代價,但保羅有把握地在人面前見證,這個已經講述了千年的福音。因著他清楚明白神保守著給他的異象,讓他能夠在人面前繼續宣講基督的福音。

大馬色路上的異象成為保羅生命中的呼召,這個呼召使得保羅成為跟隨基督的人,也決定了保羅一生事奉的道路。當我們在每一個不容易的時刻,會因為持守天上而來呼召,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持守呼召的關鍵在於對神的倚靠與信任,跟隨神的人需要隨時保持警覺,把握每一個時光建立自己、尋求呼召;持守呼召也關乎決心的建立,神呼召人屬於祂,以致於能夠放下個人的事務,毫不保留地將生命專注所領受的呼召上。在領受呼召中忠心持守,不忽略神的託付而一味地複製,卻也不受到外在的干擾而反覆無常,一生向著標竿直跑。

神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兒女,同時也帶來對我們生命見證的呼召,透過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我們可以留心觀察找出神做事的法則,以及神要向我們顯明的心意。假如我們相信人的一生在神的手中,如果我們真相信神是那位愛我們的神,我們就更應該回顧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不是在屬靈的包袱中,複製別人的模式而成為罐頭人生;也不是在變化多端的世界中,反覆無常而無定向而成為無頭人生,以至於無法持守所領受的呼召。呼召是把生命的結果交給神,肯付代價而成為不將就的人生。因為呼召,人們能夠明白我們不是受限制的生命,而是蒙召的生命,是不凡、傑出、珍貴、獨特的生命,在回應呼召的道路中,使我們真正認識神,並以神為樂!

© 2017 Copyright - 中華福音神學院
【八德校本部】桃園市八德區334025長安街53號
電話:(03) 2737477 傳真:(03) 3714703
【汀州校區】台北市10090中正區汀州路3段101號 (推廣教育處)
電話:(02) 23659151 傳真:(02) 23655885
- made by bouncin